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农技要点】2024年青浦水稻栽培技术意见 2024-04-30

一、优化品种结构,科学搭配茬口

2024年全区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2.8万亩左右,水稻茬口模式主要以“绿肥-稻”、“冬耕养护地-稻”为主。种植方式上,以机械化育插秧、机械直(穴)播为主,人工(无人机)直播为辅。早熟“国庆稻”选用“青角198”、“松早香1号”优质早熟中粳类品种;中熟晚粳常规优质稻品种,“青香软粳”、“青香软526”、“南粳46”、“太安1号”等;晚熟类高产优质品种,杂交稻重点推广“花优14”、“秋优金丰”和“申优28”;常规稻重点推广“秀水613”。

二、强化精细整地,提高机械耕整地质量

冬作蚕豆、紫云英、油菜等绿肥作物,应在盛花至初荚期,约4月中前后进行机械翻埋还田,日晒3-4天后灌水,促进秸秆腐解,也便于养草灭草措施落实,减少后茬水稻杂草基数;冬耕养护田块,结合养草灭草措施落实,在水稻播栽前,提前进行旋耕、灌水,提高养草灭草效果。并按照机插秧或机穴播耕整地技术规程,及时进行“一耕一耙”或“二耕一耙”机械作业,并做到随耕随播,以提高播栽质量,减少稻田前期杂草滋生风险。

三、坚持适期播栽,合理播栽密度

“国庆稻”品种,优先采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移栽期为5月中旬;亩栽插密度1.8-2.0万穴、基本苗10-12万株。选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前后,每亩播种2.0万穴左右、基本苗12万株左右。

中熟晚粳类优质稻品种,优先采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移栽期6月8日至6月15日;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株;选用机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每亩播种穴数1.8万穴左右、基本苗10万株左右。

迟熟类高产优质杂交稻或常规稻品种,优先选用机插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底至6月5日;机穴播,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每亩栽插密度1.6穴、基本苗4-5万株。常规稻品种,播栽期可适当推迟1星期左右,每亩栽插穴数1.8万穴左右、基本苗8万株左右;机穴播栽培,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亩播种密度,杂交稻1.6万穴左右、基本苗4-5万株,常规稻1.8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株。

四、科学肥料运筹,提高肥料利用率

1、基肥。以施有机肥或缓释肥、水稻专用掺混肥或复合(混)肥为主。“绿肥-稻”茬口模式的田块,在每亩基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基础上,增施水稻专用掺混肥或复合(混)肥8-10公斤;“冬耕养护地-稻”茬口模式的田块,在每亩基施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的基础上,侧深基施缓释肥20-30公斤或折纯氮量相等的复合(混)肥。

2、分蘖肥。以施尿素为主。原则上分2次施用。第1次在机插秧苗活棵或直播稻秧苗3-4叶期,每亩施尿素5-7.5公斤;间隔7-10 天追施第2次分蘖肥,每亩大田施尿素8-15公斤。对于实施同步侧深施肥的区域或田块,可在水稻4-5叶期,一次性追施分蘖肥7.5-12.5公斤。

3、长粗肥。以施水稻专用掺混肥或复混(合)肥为主。“卖大米”田块,提倡施长粗肥,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每亩施水稻专用掺混肥或复混(合)肥8-15公斤,折纯氮控制在2.3公斤以下;“卖稻谷”田块,可少施或不施长粗肥。

4、穗肥或粒肥。以施复合(混)肥为主。提倡1次施用,以施“促花肥”为主,宜早不宜迟。一般要求在主茎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约倒3叶露尖时施入,每亩施复合(混)肥5-10公斤,折纯氮约1-3公斤。

五、加强水浆管理,提高肥水管理协同效应

1、播种至幼苗期。机穴播或直播栽培的田块,强调无水层播种、干(晒)出苗(表面干、下部湿润);2叶1心期后灌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3叶后建立浅水层。对于机插栽培的田块,育苗阶段强调机械播种、湿润育苗,幼苗期以灌平沟水或跑马水为主,做到视天气管理;2叶1心后干湿交替,促根系生长。

2、有效分蘖阶段。坚持浅水勤灌促分蘖的技术路线,兼顾以水封草措施落实,实施间隙灌溉,切忌长期灌水或淹没心叶,实现以水调肥、以水控草、以气促根,肥、水、气协调管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健壮生长。对于机插栽培的,强调薄水浅插,浅水活棵,视天气管理。

3、无效分蘖至抽穗阶段。无效分蘖阶段重点是搁田控苗。对于机插栽培的田块,采用够苗期搁田,即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时开始搁田;对于机穴播或直播栽培的田块,当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80%时脱水搁田;要求先轻后重,分次搁成,控制无效分蘖,调控高峰苗数。幼穗分化阶段,应采用干湿交替、间隙灌溉的方法,保持田间水气协调;剑叶抽出期保持浅水层;抽穗前脱水轻搁2-3天,以促进抽穗整齐。

4、抽穗至结实成熟阶段。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和湿润灌溉方式为主;灌浆结实期坚持间隙灌溉,做到浅水潮潮清,先湿后干;成熟后期防止断水过早,在收割前7-10 天断水,确保水稻青秆活熟。

六、加强病虫草害监测,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按照绿色生产发展要求,结合本区水稻主导品种、主栽方式,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监测,精准预报,科学防治,减少大田防治用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各阶段防治措施与方法按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青浦区“虫口夺粮”保丰收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农委[2024]70号)和植保部门相关技术意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