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浦区人民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002号提案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4.10.11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农工党区委:
您在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02号提案“关于推动青浦区乡村产业发展 实现产业兴旺发达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青浦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三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协同推进,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牢牢抓住乡村产业发展这个重要环节,明确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新成就,农业产业化得到新发展。
一、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区级政策
一是制定了新一轮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我委对《青浦区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实施细则》青农委〔2014〕82号进行了调整,形成《青浦区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实施细则(2023-2025年)》,新一轮政策调整为六大方面,总涉及10项具体政策。一是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保险补贴政策1项,二是乡村产业项目补贴1项,三是品牌建设补贴3项,四是经营主体培育补贴2项,五是营销奖励补贴1项,六是农业招商政策1项。我委希望通过政策实施能引导和扶持涉农企业、合作社调优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我区农业向高质量、高科技、高产出、高效应、高融合等方向发展。二是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沪府办规〔2022〕2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本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结合本区实际,区府办于2023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浦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到“十四五”末创建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50个市级美丽乡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在做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入新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结合各街镇区域特点,明确主攻方向,青东地区推进科创型发展,以产业转型形成轻资产,同时做好以消费为主的高品质生活农文旅结合项目;青西地区结合生态优势,积极对接央企、国企、社会资本,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文旅康养、体育、创意办公等新产业。梳理产业资源,推进产业招商,引进社会和工商资本,拓宽和延伸农业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二、培育精品旅游点位,发布旅游线路
近年来,我委积极策划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主流媒体、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载体,宣传推广农业休闲点位,发布“美丽乡村行”、“农耕体验游”“古镇文化寻”“食宿乡野间”等线路,串点成链、连线成面,形成2-3天的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广大市民没来过想来、来过还要来的微度假目的地。通过挖掘乡村精品旅游点位,串点成线,形成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市民朋友游玩打卡,提高本区休闲农业营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三、加快推动产业项目,助力涉农企业产能升级
一是产后冷链仓储保鲜设施项目,2022年我区共立项批复6个,涉及10个设施,总投资910.86万元,涉及中央财政资金229.55万元、市级财政计划奖补资金76.51万元、区级财政计划奖补资金76.51万元、自筹资金528.59。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我区地产农产品生产能力、稻米加工能力,配送能力。同时也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自2019年中央财政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实施以来,我区组织发动、规范流程、加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建设。2019-2022年共批复立项46个项目,总奖补资金为1806.99万元,分别为: 2019年奖补项目涉及7家,奖补资金为345.43万元;2020年涉及11家主体,奖补资金为496万元;2021年涉及13家主体,奖补资金为540.76万元;2022年涉及15家主体,奖补资金为424.8万元。我区共实施建设44家,拨付奖补资金1733.39万元,奖补项目设施设备主要包括联栋温室大棚、冷藏车、物流车、碾米设备、真空包装机、全自动菌种袋生产设备等方面,通过奖补项目实施,本区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周边合作社、农户的作用更加显著。三是蔬菜产业集群项目,2020-2022年,青浦区向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申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3批次,其中2020年度7个(其中1个项目终止,6个项目完成市级验收并拨付资金)、2021年3个(已完成市级验收,资金尚未拨付)、2022年度4个(项目建设期为2023年度,尚未验收)。项目申报单位分布于青浦区白鹤镇、朱家角镇、练塘镇、华新镇、徐泾镇、重固镇、夏阳街道,均为我区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自主品牌、带动能力强的优秀蔬菜生产销售经营主体。
四、产销对接,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共37家子品牌加入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度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产值达4.3亿元,线下体验门店自开业至今销售额达66.26万元;为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农产品关注度,通过搭建网络营销平台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拓宽营销渠道推动线上销售,例如白鹤镇的优质农产品四季时空地图小程序,直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全面了解和掌握白鹤镇各个季节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种和分布,也能快速找到优质农产品并线上下单购买,包邮送货到家,也可以准确定位各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合作社,前往采摘和线下购买,还融合了“我家菜园”认领小程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定制绿色健康蔬菜;配合市农业农村委搭建鱼米之乡产销服务平台,青浦馆分设淀湖源味、特色农产、美丽乡村、乡游攻略、阿拉推荐等五个窗口,共推荐63家涉农企业及合作社入驻“鱼米之乡”平台。
五、创新创业,厚植乡村产业人才
近年来,我区注重乡村产业人才的培育和挖掘,持续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多次与金融机构联合举办长三角双创大赛,为有点子、有创意、有干劲的新农人、返乡大学生搭建展示舞台,构建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上海裕科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胡轶昳、上海串方农业专业合作社徐子尧等10位同志获评“青浦区第五届十大农业创新创业典型带头人”,在第七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大赛,青浦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此外,上海太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印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苏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
六、梳理本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以大调研为契机,在现代产权制度的新要求下,全面梳理本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总体呈现出发展路径更为多元化,三产融合效应显著化特征。一是“零存整取”,提升物业经济发展能级。如华新镇为适应创新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规划用途调整实施二次开发楼宇经济,与央企合作开发“临港生命湾华新园”,实现从低附加值物业向高附加值物业转型。二是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莲湖村、张马村等引入外来社会资本,打造农文旅文化产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纯农业村逐渐向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村转变;方夏村利用农村自建房,承接产业园区溢出效应,改建人才公寓和民宿,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三是整村运营,提升集体收入。如岑卜村完善管理机制,由微笑草帽和岑卜村村民委员会共同成立岑卜村整村运营管理委员会,承担岑卜村整村运营和整村管理的职责,村集体获得分红收入。四是对外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如徐泾镇资产公司代表徐泾镇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蟠龙“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已获得阶段性分红。五是规划先行,实现共同发展。如夏阳街道在2014年启动的郊野单元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了部分商服用地,形成“一心、两轴、六片区”的发展布局,开展福寿园集团总部、365婚庆产业综合体、鹊群为农服务产业综合体等多个项目建设,以协议方式约定了保底收益和增长机制,极大限度提高了集体经济保值增值能力。
主办单位: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要领导签发:
202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