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三农动态】技术指导有精度,复工复产“加速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专家前来青浦区指导河蟹养殖生产 2022-05-15

近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暨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生态养殖组组长刘智俊博士前来我区调研指导河蟹养殖生产,克服疫情给河蟹养殖带来的影响。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练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相关人员陪同。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024.jpg

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我区唯一的一家中华绒螯蟹“江海21”良种生产单位,建有中华绒螯蟹“江海21”蟹种培育和高标准示范养殖基地560亩,为推广河蟹良种起到了重要作用。受本轮疫情影响,前期合作社采购环节出现了较大困难,河蟹养殖饲料、肥料等主要投入品无法正常保证,给养殖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在听取了合作社负责人关于“抗疫情,抓生产”的专题汇报后,刘智俊博士对合作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抓好蟹种培育和成蟹养殖表示充分肯定,建议合作社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还应继续加强饲料、肥料、渔药等生产物资储备,保障全年生产正常运行。随后,市水产研究所专家赴合作社联农村基地和徐练村基地分别察看了蟹种培育和成蟹养殖情况,并针对具体池塘水质管理和水草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法,为下阶段合作社做好养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029.jpg

当前,河蟹池塘养殖即将进入全年最关键阶段,就如何做好下阶段的河蟹养殖管理和确保安全度过梅雨期,助力河蟹养殖“复工复产”,市水产研究所专家和区、镇两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共同为合作社制定了最适宜的管理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关键措施,指导做好全区河蟹养殖:

一是降低池塘水位。梅雨期间降雨量较大,池塘水位自然增长幅度很大,生产上要依据降水情况、水草长势,控制好水位,及时抽排水降低池塘水位,建议河蟹池塘水位以不超过0.7米为宜。

二是保持较高溶氧。梅雨期间基本以阴雨闷热天气居多,池塘耗氧增加,而水体总产氧能力不足,尤其是底质恶化的塘口耗氧增加,易导致河蟹缺氧,易出现河蟹上岸、上草头等现象。因此要根据池塘水体环境,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有条件的应及时安装底部微孔增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三是适时补肥补菌。梅雨期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池塘“倒藻”,倒藻浑浊的水体条件容易造成池塘缺氧,不利于河蟹正常生长。因此,生产上要抓住梅雨期间难得的晴好天气,及时补肥补菌,加速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较好的肥度,有效稳定河蟹池塘水体、净化水质。

四是科学投喂饲料。投饲管理上,首先应根据河蟹的摄食情况,结合天气、水质、溶氧等灵活调整投喂量,以免过量投喂污染水质。

五是科学管护水草。梅雨期间雨水多阳光少,水草生长受到抑制,水草过密时,及时疏行打头,清除浮起和死亡的水草,保障水体流通,水草通风透气。确保池塘水草“不露头、不封行、不成片”。

六是定期水体消毒。梅雨期间连续阴雨天气,加速腐败物、腐殖质等杂质的腐败发霉,滋生大量有害细菌,易引发河蟹病害的发生。生产上,可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全池消毒。

微信图片_20220606110020.jpg

河蟹产业是沪苏浙皖等省市水产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区水产养殖传统优势特色品种之一,全面提升河蟹养殖水平,打造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增加渔农收入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将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公益化服务职能,充分依托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河蟹团队,深入养殖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指导活动,全力助推河蟹养殖“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