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三)《上海市审计条例》

(四)《上海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

二、     指导思想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是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2013年开展2012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审计“二十字”方针,围绕区委、区府中心工作,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深化审计监督;坚持大财政审计格局,以财政政策为总揽,以财政管理为龙头,以预算执行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促进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客观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及成效,从机制、制度、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三、     审计目标

(一)促进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监督力度,重点加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审计监督,促进全部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促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加强对部门预决算、国库集中收付、转移支付、乡财区管、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方面的审计监督,推动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促进提升预算执行效果。加强对财政预算分配科学性、合理性及预算执行真实性、合法性、均衡性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会议费用使用管理情况,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四)促进提高资源使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公共事业、民生、乡镇资产管理等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紧扣行政效能、政策效应、资金效益、管理效果和环境绩效,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五)促进加强环境整治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益。加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审计力度,关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职能履行、资金管理使用和绩效等情况,紧跟本区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提高环境整治效果和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六)促进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面贯彻落实“1+8”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社会关注度高、使用财政资金量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及建设周期长的政府投资项目加大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     组织方式

(一)把握总体,服务大局。增强总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人员、统一实施”的要求,由局长室领导组织,财政金融审计科牵头,各科室分头实施,通力合作。

(二)突出重点,注重联动。增强联动效应,突出以公共财政审计为重心,以预算支出、财政资金流向为主线,以财政部门为中心,以一、二级预算单位为辐射面,以专项资金为重点,形成大财政审计体系。

(三)统筹兼顾,创新方式增强创新意识,统筹兼顾,坚持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衔接和协调好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加大计算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整体效能。

五、     审计范围

(一)对区财政局组织的本区201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二)对区交运局、区公安局、区农委、区发改委、区文广局、区民政局、区安监局、区残联、青浦报社9个部门2012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三)对本区黑臭河道专项整治资金使用管理绩效情况、本区农村村庄改造绩效情况开展资源环境审计调查。

(四)对本区公交运营绩效情况、本区义务制小学午餐管理运营绩效情况开展民生审计调查。

(五)对本区街镇集体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乡镇审计调查

(六)对轨道交通前期建设、淀山湖新城建设、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对区供水管网改造等17个政府投资重大、实事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

(七)重要事项可追溯审计以前年度,必要时延伸审计其它有关单位。原则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资金不低于70%下属单位抽查面原则上不低于50%,不到5家的全部审计,超过5家的审计单位不少于5家,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资金抽查面不低于审计资金总额的70%,单位抽查面不低于50%

六、     审计内容和重点

(一)区财政局组织201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1.公共财政预算审计。

一是预算编制审计。审查公共财政预算是否依法编制,收入预算是否完整,上级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等是否纳入预算;项目预算安排是否进行科学评价和论证,是否细化落实到明细项目或单位;预算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确保重点,是否向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方面和领域倾斜,是否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审计,揭示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安排不科学,预算项目不细化,预算编报中虚报或漏报等问题。

二是预算执行审计。审查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有无隐藏财力资金以提高预算执行率;重点领域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效;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是否合规,财务监理是否到位,资金拨付是否按规定执行;财政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均衡。通过审计,揭示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支出约束力不强,资金使用管理不到位,支出不均衡等问题。

三是决算批复审计。审查部门决算管理是否规范,决算编制范围是否合规、全面,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部门预算与决算是否相匹配,年末是否及时批复部门决算,金额是否准确。通过审计,揭示部门决算管理不规范,内容不完整,金额不准确等问题。

四是资金安全与效益审计。围绕财政专户、国库集中收付等方面的改革,审查财政资金是否规范管理,专项资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资金使用是否安全、有效,绩效评价结果是否充分利用,评价建议是否有效落实;掌握年末本级财政资金总量和规模,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构成,有无大量资金沉淀或闲置;掌握政府性债务举债规模,分析债务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债务规模控制是否按相关的文件规定执行,债务投向是否合理。通过审计,揭示资金管理不安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低下,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未充分发挥等问题。

五是财政管理制度执行审计。审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否有效推进,相关制度执行是否有效,支付方式是否合规;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合理,资金安排是否合规,是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资金分配方法是否科学、体现均等化;“乡财区管”改革是否有序稳步推进,在预算编制、账户设置、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债务管理等方面对镇级财政的管理和监督是否到位;政府采购计划是否编制,采购调整是否随意,采购是否向环保产品倾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是否围绕政府产业政策导向,扩大政策性担保,资金投向和使用是否合规。通过审计,揭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未有效推进,支出方式不合规,转移支付制度不科学,“乡财区管”工作管理不到位,采购调整随意,融资担保力度不够等问题。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审计。

掌握全部基金项目设置、政策和管理办法等总体情况,审查政府性基金设置是否合规,基金年度预算编制范围是否完整、标准是否统一,编制预算程序是否规范;预算支出项目是否细化、安排是否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资金支出是否合规,使用是否有效,相关政策效应是否体现。通过审计,揭示基金设置不合规,收支预算不合理,基金支出不规范,擅自调整基金用途,政策效应未发挥等问题。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

摸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制和资金规模,审查预算收支范围的完整性,是否将规定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标准是否统一,申报、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利润上缴比例是否合理;预算支出项目是否细化,安排是否合规,项目安排是否优先考虑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审计,揭示国有资本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标准不统一,收入未及时上缴,上缴比例不合理,支出安排不细化等问题。

(二)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1.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一是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完整,项目编报是否细化,预算调整依据是否充分;二是审查预算执行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三公经费是否按规定执行,会议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三是审查决算编报是否正确,收支是否全部纳入决算;四是审查结余资金使用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是否纳入预算统一管理。通过审计,揭示预算编制不完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决算编报不正确,结余资金申报、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2.财政制度执行情况。一是审查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报是否细化、合理,执行是否严格,政府采购手续是否规范;二是审查非税收入等政府性基金收取依据是否充分,收取标准是否合规,收入是否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审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否有序进行,公务卡报销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将零余额账户资金转入其他账户。通过审计,揭示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未执行“收支两条线”,改变授权资金用途等问题。

3.部门财务管理情况。一是审查各部门财务收支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二是审查会计核算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往来清理不及时,支付手续不合规;三是审查开设账户是否报财政部门备案,账户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四是审查部门预算单位与所属单位、工会、技协等机构之间资金往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转移收入、转嫁支出等情况。通过审计,揭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账户开设不合规,隐匿或转移资金等问题。

4资产管理情况。一是掌握预算单位资产的规模、结构、产权、管理制度等;二是审查资产账账、账表、账实是否相符,是否定期盘点,产权是否明晰;三是审查预算单位资产处置手续是否齐全,处置收入是否及时上缴财政;四是审查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是否审批,是否按规定“阳光招租”,租金是否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五是审查资产是否存在流失或损失浪费等现象。通过审计,揭示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属不明晰,处置不规范,擅自出租、出借资产,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等问题。

5.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一是审查项目立项的经济性,资金使用是否节约; 二是审查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性,资金投入和产出是否匹配,是否存在投入不经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资源未共享等;三是审查项目的效果性,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绩效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资金长期结余、闲置等情况。通过审计,揭示立项不科学,资金损失浪费、闲置,政策效果未体现等问题。

(三)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

以促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维护建设领域财经秩序为目标,重点审查建设财力分配情况,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跟踪管理情况;审查项目审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法规、履行建设程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关注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核算等;审查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状况等。通过审计,揭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促进相关部门对政府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资源环境审计和审计调查

1.本区黑臭河道专项整治资金使用管理绩效情况审计调查。

促进加强环境整治效果为目标,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到位情况,关注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关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专款专用;审查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关注项目是否按规定立项、招投标,相关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审查项目建设的效益情况,关注已整治河道水质、河面现状,整治效果是否存在反复,是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是否到位,污水纳管是否及时,相关政策效应是否体现;审查河道投诉管理情况,关注职能部门投诉落实是否有效、措施是否得当。通过审计调查,促进规范我区黑臭河道专项整治效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政策目标效应的实现。

  2.本区农村村庄改造绩效情况审计调查。

以促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重点审查项目决策情况,关注项目建设目标是否明确,相关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经过专家论证和审核;审查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关注项目建设是否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计划是否按时间节点完成,工程竣工决算是否符合规定,工程造价是否有效控制;审查资金使用情况,关注资金使用范围、内容和标准是否按规定执行,是否实行专账管理并且专款专用;审查政策效应情况,关注项目社会效益和效果是否显现,村容村貌是否得到改善,维护运行是否规范有序,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等。通过审计调查,促进规范农村村庄改造行为,改善村容村貌,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民生审计调查

1.本区公交运营绩效情况审计调查。

以摸清我区公交营运体系现状,促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目标,重点审查政府对公交补贴资金的投入情况,关注财政对补贴资金的投入是否足额、及时,补贴标准是否合理,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有序;审查职能部门管理情况,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是否到位;审查公交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关注企业营运收益和成本是否真实,分析亏损原因,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是否有效;审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关注资金申请、审核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按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下拨,是否专款专用;审查社会效应情况,关注群众满意度,投诉率是否下降;审查环保政策执行情况,关注尾气排放、汽车购置等是否达到规定环保指标。通过审计调查,促进职能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和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能力。

2.本区义务制小学午餐管理运营绩效情况审计调查。

以促进规范义务制小学午餐管理,提升学生午餐质量为目标,摸清我区义务制小学午餐管理现状及运作模式,重点审查资金投入情况,关注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午餐成本核算是否规范、准确,有无财力投入不足导致午餐标准降低;审查行政效能,关注硬件配套是否到位,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午餐管理内部监管、奖惩和考核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餐厨垃圾管理、处置是否环保;审查午餐质量管理情况,关注午餐搭配是否合理、营养,食品质量安全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测,卫生状况是否达标;审查社会效益是否充分体现,是否满足学生需求。通过审计调查,促进加强义务制小学午餐安全质量管理,保障学生食品卫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乡镇审计调查

本区街镇集体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审计调查。

促进规范乡镇集体资产管理为目标,掌握全区街镇集体资产总体规模、分布状况和管理运行情况,重点审查街镇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关注资产是否完整和安全,是否做到保值增值;审查资产监管情况,关注镇集体资产公司对下属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是否到位,是否建立相关制度并有效执行;审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关注各类资金投入的资产管理是否合规,工程是否及时结转,是否按规定入账,资产权属是否清晰,资产是否存在闲置、流失;审查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是否阳光招租,租金是否按规定收取、上缴,租金使用是否合规等。通过审计调查,促进街镇集体资产规范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

七、     时间安排

1、区财政局组织201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于2013510起组织实施,720完成审计任务。

2201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于20121224起组织实施,2013625完成审计任务。

3、各资源环保审计(调查)于2013220起组织实施,520完成审计任务。

4、各民生审计调查于2013220起组织实施,520完成审计任务。

5、乡镇审计调查于2013220起组织实施,520完成审计任务。

6201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于201385前完成,审计工作报告于820前完成。

八、   工作要求

1.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局长挂帅,分管局长具体负责,加强督促检查。各审计组要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进民生的中心工作,从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把握规律、提升质量。各审计组要全面熟悉近年来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情况,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的特点、变化,研究总结部门预算执行与财政管理的关系,做到总体上把握规律,工作中突出重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3.协调沟通,通力合作。各审计组要坚持大格局理念,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格按审计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在审计过程中注意交流审计中发现的线索或需要协查的事项,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碰到疑难事项及困难及时沟通,形成财政审计的整体合力,保证审计项目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