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第二篇:全面抗战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2021-06-05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诵读党的历史,走进党史故事,缅怀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本期让我们聆听审计青年柏晶、袁怡晨为我们朗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三章、第四章的节选片段。

柏晶

 青浦区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

1.png

朗读片段中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全面反攻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空前壮大。其实,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已经预测出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战略相持(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战略反攻(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五个战”。一是最早抗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19日,中共就提出抗日主张。二是组织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聚全民抗成力量的核心。三是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全面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四是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主力。五是胜利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取得辉煌战果,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有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任何侵略者都将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袁怡晨

青浦区审计局财政审计科四级主任科员

2.png

我朗读的部分是第四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它悄然的在历史长河中磕磕碰碰的走过了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9000多万人,我们党经历了无数风雨,让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青年要牢记这段历史,并转换到自己的行动中来,为国家发展奉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