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审计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2010-09-08 作者:朱家角镇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审计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国内外形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基层政府和审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乡镇审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工作任务。
一、当前农村的社会发展现状及加强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我们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城乡差别已经不再明显,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使得农村的巨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新农民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参政议政、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强化,反之少数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为政不廉、决策独断、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等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群众反响强烈,甚至形成群众上访、集访,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另一方面,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制定了许多惠农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也迫切需要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这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重点监督,确保政策的兑现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乡镇内部审计应重新认识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掌握现阶段农村社会现象和内在矛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作用,适时的向党委政府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当前农村审计工作应关注的重点
乡镇内部审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责无旁贷地通过强化审计监督为之服务,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地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肩负起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
(一)全面开展集体经济的财务收支审计,督促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农村财务收支审计是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当前正在全面实行“村帐镇管”的财务管理工作,审计工作应及时而行之有效地与其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预决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查会计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本单位的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及时地实行村级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工作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起到应有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审核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集体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和增值经济目标,尤其应关注集体资产的对外发包和租赁的合同履行情况,相关合同和资产台帐是否建立和健全;各项支出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合法合规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每个村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关系到干部的廉洁自律,是造成群众不满的缘由。
(二)积极开展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的审计,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乡镇内部审计应依法从管理的角度加强对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以及其他基本建设实事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使得真正地把“实事办成好事”,使得受惠于广大农民、清白于干部和经办人员。加强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的审计监督,坚持重大工程项目必审制度,重点关注项目的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到位、有无擅自降低建设标准、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项目建设点,坚决制止高估冒算的行为,防止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拖欠,帮助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有效地监督管理好新农村建设资金,促进农村面貌地全面改善。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纪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加强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确保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勤政和廉洁。村级集体经济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其履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突出加强对村主要领导干部履职的经济责任审计,把此项工作作为监督管理村级主要干部的一项长效机制,是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村级集体经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集体经济财务状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审计,切实推进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使用地安全性、透明性、有效性,让广大村民及时了解村级经济运行地状况。加强对村干部权力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误,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促进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深化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进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使得上级的政策得以切实贯彻和落实。
三、切实加强乡镇审计建设,重视审计工作,认真关注乡镇审计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乡镇审计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使乡镇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应有地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组织保障。首先,在组织上对乡镇审计队伍和机构的稳定性予以保障,这其实是对乡镇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是如何看待乡镇内部审计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何况乡镇政府是一级基层政权组织,如何给乡镇审计一个确切适宜的名份呢?迄今为止从未对乡镇审计在法律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说法,那么组织保障从何谈起?乡镇审计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如何保证?乡镇审计今后如何发展?不应当再把“重视和加强”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了。
其次,加强乡镇审计队伍建设,要进一步优化、充实基层乡镇审计人员。当前,乡镇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度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落后的现象,已经影响到乡镇内审工作的发展,也影响到乡镇内审工作的质量,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重视,这将影响到乡镇审计今后的发展。根据目前现状、从实际出发,在现有的财会队伍中选拔文化层度较高、业务拔尖、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又熟悉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年青人才,及时地充实到乡镇审计队伍中来,更好地发挥乡镇审计的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三,加强对乡镇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方式方法、讲究实效。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以审代训等方法措施。在实际审计项目中加强指导,积极参与到乡镇审计项目地审计过程中来,一方面加强技术方法的传授,另一方面对乡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开展予以把关指导,使得乡镇内审人员的技术得以较快提高,使得乡镇审计的工作质量有质的飞跃,有效地规范乡镇审计的行为,使得乡镇的审计工作能和上级国家审计共同迈进。
乡镇审计工作是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需求,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乡镇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现有的条件下,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投身、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