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河长制奏响“四步曲” 河湖生态“换新颜” 2020-12-25

微信图片_20201225094631.png

河长访谈

第八期

白鹤镇红旗村村级河长张平

1225_094739_406.jpg

1225_094755_596.png

红旗中心河,位于白鹤镇红旗村。虽然是条村级河道,但是它的“颜值”一点儿也不逊色: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全都被浓缩在其中,这也正是红旗村整体水环境状况的一个缩影,更是红旗村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生动写照。
白鹤镇红旗村位于胜利路两侧,南临香花桥街道,由18个村民小组组成,本村户数628户,共有河流15条,其中区管河道1条:西大盈港;镇管河道4条:鼓盆港、矮浦江、胥沟江、罗浦江;村级河道10条:官田径、顺泾、北闸港、慈母张泾、红旗中心河、周泾、于娄、蔡家浜、任家浜、东新河。

1225_094911_178.png

河道众多,水系发达,但是水环境状况却出乎意料的好!
水体无异味、颜色无异常;河面无成片漂浮废弃物;河中无影响水流畅通的障碍物、违规建筑物;河岸无垃圾堆放,无新增违法建筑物;河底无明显污泥、垃圾淤积;河道沿岸无非法排污,排污口设置规范;河道沿岸无企事业和个体工商户未经处理的超标污水直排,实现河道“七无”标准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与红旗村村级河长张平的河长制工作“四步曲”不无关系。

1225_094956_946.png

重在落实,是张平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第一步曲”。
他说:“水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河长制有没有推行好,通过河道水环境状况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得到。所以,我们红旗村就是以河道水环境问题为导向,始终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河长制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守住美丽新红旗的生态底色。”
而他的“第二步曲”,就是重在实践。
河长制工作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这些都不是靠嘴皮子动一动就能轻易而举实现的,要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与具体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推动河长制工作全面开展。对此,红旗村主要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细化网格,严格落实责任,由我担任河长,“两委”班子全员参与,用绣花供奉,织密责任网格,落实一河一人专管;二是宣传引导,增强主体意识,树牢河长主体责任,对于村民开展广泛引导,营造全员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三是强化监管,落实巡河制度,建立巡河机制,及时反馈问题,把监管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对重点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齐抓共管,确保管理精细,治理精准。

1225_095041_600.png

河道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碰到各种异难问题。总结和反馈,也非常重要和关键。这也是张平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第三步曲”和“第四步曲”。
在张平看来,在河道水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题,倒不是水环境治理本身,而是村民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陋习。从红旗村的整体状况来看,村里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所延续的生活习惯,是根深蒂固的,这方面倒是给红旗村推行河长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只有及时总结这些问题的特点,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为河长制的全面推进积累一些经验和做法。

1225_095112_824.png

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基层村级河长都能解决的,所以,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也是相当重要的。
对此,张平感触颇深,“作为基层河长,我们重在落实,重在实践,重在总结,重在反馈。这些方面应该综合考量。要认真落实、执行上级相关部门的战略决策部署,吃透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实践,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经验总结,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反馈相关问题。真正实现从‘管住’向‘管好’转变,从‘河长制’向‘河长治’的转变。”

1225_100316_800.png

河长制工作如何在基层有效推进?红旗村的成功做法给了我们答案,红旗村村级河长张平的“四步曲”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河长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这长期的过程中,唯有重落实、重实践、重总结、重反馈,才能让所有工作变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闭合的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