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战疫】朱家角城管:冲锋“疫”线 勇担“蓝色”使命 2022-05-01
陈健荣,朱家角镇综合行政法队队长,是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转业军人。封控管理以来,他身先士卒,带领执法队18名工作人员,驻扎单位全面做好封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疗转运、药品配送、封控保障中一个个流动小分队的急速成立、有序运作,用凡人微光温暖着这个不寻常的春天。他们没有七十二变,但坚守“疫”线,担当作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周密部署,勠力同心抓落实。
自4月1日以来,根据朱家角镇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执法队全面承担起非急救病患协调转运和封控督查巡检工作。接到组织号召后,执法队党支部立即成立了由18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突击队,在队长陈健荣和书记迮益军的带领下,全力投入辖区全天候医疗转运工作。面对新的任务,陈健荣首先要做的就是理顺工作流程,做好人员分工和相关培训。他把18人分成了医疗转运、组织协调和日常督查巡查3支工作队。同时,根据属地防控工作要求做好人员防护、闭环转运和督查巡查等相关工作培训,并实时在工作群转发最新工作安排,要求队员及时完成学习并掌握相关内容。
通宵达旦,冲锋“疫”线显担当。
这些日子,和所有的防疫工作人员一样,陈健荣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作为转运队的带头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一边合理安排转运队员有序分工、协调转运车辆、对接紧急事宜、处置突发情况;一边加入到日常转运工作中,不管前一天工作到几点,他总会出现在次日的早班组转运现场,维持秩序、现场协调,在陈健荣的带领下,转运队员们干劲十足,他们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喊累,依然每天奔波在送医的路上……
不管转运任务再艰巨,身体再疲倦,陈健荣脸上始终洋溢的笑容,给予了队员们迎难而上的勇气,成为转运队的精神支柱。随着疫情封控的持续,尽管日常勤务已经做到周密安排,但连轴转的队员们还是显露出了疲态甚至心理压力,陈健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总会出现在队员们的临时休息室,像老大哥一样和队员们聊聊天,谈谈心,帮助队员们排解焦躁和忧虑的情绪,让他欣慰的是,队员们都深明大义,抱着“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拼在“疫”线,真正做到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协调联动,周到服务更暖心。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转运车辆不能开空调,为减少病人高温天气室外和车内等候时间,陈健荣主动协调增加转运班次,并适时调用执法车辆参与临时紧急转运;在发现转运有精神方面病人就医配药途中易发生意外或冲突时,陈健荣及通过优化后续工作流程,特殊病人必须要有陪同人员送医就诊,保障好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也要保证了送医人员以及同车人员的安全;82岁的朱阿婆是一位视障独居老人,封控前又被开水烫伤双脚,行动不便,前期排摸了解情况后,陈健荣安排执法队员每隔几天就上门一次带老人到社区医院复诊换药、打扫卫生、采购生活必需品,承担起老人照料工作。
统筹安排,医疗转运更高效。
随着封控管理时间的延长,医疗转运需求日渐增大,如何用有限的人力、车辆以及医院的接待能力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了陈健荣面临的难题。为确保所有转运病人都能够准点到达指定医院,转运队不断优化流程,在不断地总结分析和探讨后,陈健荣找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精准梳理核实信息。每天晚上接到医疗保障组外出就医配药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梳理,核实就医人员的住所封控情况、是否有48小时核酸证明、几点出发比较合理等以及配药所需的药品名称、数量、对口医院等基础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二是路线设计要科学。由于转运车辆有限,转运队员也十分紧张,如何将同一时段、同一方向的患者安排在同一车辆进行送治成了陈健荣及送医组长前一天晚上的必修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4月26日,朱家角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完成出车673次,累计闭环转运2924人至区内外医院就诊。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陈健荣这样的抗疫老兵还有很多,从“橄榄绿”到“城管蓝”再到“抗疫白”,不变的是忠诚和责任,用冲锋在前的行动和担当,共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