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城管执法办案问题分析 2014-08-25

    执法办案是城管队员的看家本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更是城管形象的直接展现。与其他区县相比,在青浦城管的具体执法过程中,既存在机制性的落实和保障问题,也有特异性的协调和疑难法律问题,针对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总要求,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法局层面
    由于执法局级领导未常驻执法大队,其应有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的职能终究难以直接实施,城管执法局实际成为绿化市容局的局内局。
    二、大队层面
    1、传帮带式的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的三级培养模式大而全,针对性不强,缺乏针对日常办案的指导机制,中队层面的培养也难以落实。考虑到拆违案件的严格和规范,应以法律专业人才为重点培养内勤和拆违办案人员,形成中队内部的办案骨干力量,推动传帮带模式的实施。
    2、动力不足,执法不严,办案领域不宽。部分中队办案以投诉举报和上级交办为主,对案件有推诿拖沓应付了事的现象。以路巡为主的新勤务模式推行至今成效不彰。应首先紧抓重点区域的市容违法案件,做好基本盘,而后延伸至其他区域和其余类型案件。
    3、在案件审理方面,重在个案纠偏,轻于制度防范。由于个别中队缺乏有经验的执法骨干,内勤也没做好案件把关,所以经常有反复出现的重大程序性或实体性问题,法制科常偏重于个案纠偏。应有通报、解释和反馈机制,对常见问题进行逐一解释和规范,事先做好预防,防止办案规范收则死放则乱,用个案严办督促制度落实。
    4、工作措施重部署轻落实,督查职能弱化。虽然市局和大队的各项工作机制相对完善,但由于激励和惩处措施流于形式,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不尽如人意。应督查职能,防止老好人心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有反馈提高。
    三、中队层面
    1、邻近区域、同一时段的公平执法问题。当事人陈述申辩、听证甚至闹事的主要原因就是执法的公平性,由于同事不同办心理难免失衡,这也是执法不严所必然连带产生的问题。所以执法当中,应在相对区域和时段内做到尽量公平,规范自由裁量权,同区域内同事同情节的行为要同罚。
    2、执法程序与证据采集不规范。案件办理重实体轻程序,在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告知、听证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问题,经验主义盛行,培训效果不彰。具体案件多少总有当事人认定、出示证件、告知权利、听取申辩、文书制作、送达、证据采集、证据链条等问题。
    3、强制措施多,申请强制执行少。由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需要对案卷进行全面审查,调取当事人身份证件,案件办理标准较高,中队侧重于采取暂扣或先行登记保存等强制措施,而较少申请强制执行,易产生与当事人的矛盾冲突。
    4、街镇要求与规范化办案的矛盾。属地化管理后,部分街镇对于城管中队的职责要求并不符合执法权限,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往往要求即时见效,无视当事人权利和执法应有流程。中队经常需要在法律规范和街镇领导要求之间做出妥协和平衡。
    5、执法现场控制与沟通问题。现场控制具体包括对现场人员及其活动和现场财物的控制、对执法检查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节奏以及所用时间的控制、对与现场相关环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当事人的隔离和对围观人员的疏散。应做好城管执法人员的内部配合,进行预判,做好预案,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做好现场处置工作。还要做好与大联勤、公安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协同执法,提高威慑力。
    6、取证设备保障。盈浦13年7月25日执法事件和14年7月是否有拉扯致老人摔倒事件,都是因为没有直接证据而处于不利的应对位置。应在各中队的执法团队中配发执法记录仪,每中队2-3台足矣,任何执法和检查活动都全程音像记录,既能取证也能自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