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天地,书画篆刻家沈颺眼中的“重固精致小镇”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2.10.26
1988年,青浦区重固镇,一个叫沈颺的小男孩呱呱坠地,他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后成为张文康、韩天衡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画师。
他的作品获上海青年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先后参加上海市首届篆刻艺术展、上海市第二届篆刻艺术展、第十一届上海市书法篆刻艺术大展等。
沈颺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小学时多次参加绘画比赛荣获优秀奖。
在他成长的记忆里,有底蕴深厚的福泉山遗址、有快乐的校园生活、有历史记忆的重固老街、南塘桥、法会庵......
如今,看着重固精致小镇,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城镇有美丽的滨水公园、滨水广场,乡村有悠闲的滨水步道。
章堰老街老房子里长出新房子,历史古镇焕发新时尚、新潮流,正在逐步吸引流量,引入产业,振兴乡村。
沈颺灵感闪现,进行了相关的篆刻创作,在新时代新发展的旅途中,以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纪念重固发展的足迹,福泉山的古韵,章堰古村落的振兴。
沈颺说:小小的一枚印章作为身份信用的凭证,大到帝王手中象征至高皇权定鼎天下的国玺,小至民间百姓的私人印信,绵延千载,历经十余个朝代,他伴随着时光的荏苒、空间的变幻,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这就是中国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
在本轮上海疫情期间,沈颺创作了篆刻作品“携手抗疫手到病除”,他介绍:“手到病除”使用的是大篆书体,并融合商周青铜器的样式,如“手”字中间留空是阴刻、阳刻结合的处理方法,增强了视觉效果。边款中的人物图案主体运用了白描朱刻的方法,最正中晕倒的“大白”则用块面来处理,重点突出劳累过度的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的崇高形象。
他在设计创作这些印章时有意强调章法空间上的流畅性、图饰性。在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一种介于图案或文字之间的图形,令他特别着迷。这种神秘的图形文字代表着国族的名号,也可以理解为图腾、族徽。这种图形文字的结构很符合现代构成艺术,同一个字就有多种形体变化,极其丰富,粗细块面的运用既有秀美又有浑厚,富有节奏韵律感。图文整体布局有秩和谐,视觉表现上异彩纷呈。
他努力试图将印文中所使用的大篆、小篆文字和这些图形相结合,有的加以肥笔、方笔;有的则增添青铜纹饰、几何块面。边款上则尽量选用一些青铜兽面纹等图案让印文与边款尽可能相互融合,呼应统一。这种印式在图饰度的把握上特别难控制,融合少了印章形式接近于大篆玺印风格;多了则流俗于图案工艺一类。
沈颺说道:希望通过这个类型的创作作品让读者在形式上欣赏篆刻图饰美,在内容上也认识与感受到经典文化之博大,能够用一种华美的形式来呈现,让读者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唤起读者道德品行的美。在心灵上与其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
沈颺,这位出生于重固的书画篆刻家,想为家乡的文化发展,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为重固精致小镇建设添一抹艺术色彩,他将与重固家园微信公众号开展公益合作,推出篆刻入门公益课程,在公众号上不定期更新,让更多的重固市民了解篆刻历史、篆刻文化。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