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党建统领“农业+” 激发乡村新活力 2021-02-01 来源:重固党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把“强党建 促振兴 惠三农”作为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深植“红色基因”,逐步实现基层“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良好发展状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夯实基础。
1 基层组织焕发生机,多方联动,深植“红色基因”
01 强组织,筑牢“主心骨”
镇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探索以“生态农业+合作致富”为主要特征的合作社党建模式,成立上海益康果蔬合作社、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并设立党群服务站点。
坚持围绕“党建+”理念,积极开展“党建+田间课堂、党建+生态、党建+帮扶农户”三建设,有效探索农业合作社党建的乡村振兴道路。
02 注活力,做实“党支部+”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资源叠加效应,实现由“散而弱”向“合而强”转变,章堰村科技农业园与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新君宴蔬果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相关设施设备,指导农民使用,将蔬菜尾菜、作物秸秆及绿化修剪枝叶进行堆肥发酵制有机肥,实现还田利用,生态循环,可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快速推进产业发展。
03 添动力,发挥党员“表率”作用
党员干部们“学在先,走在前,做表率”,科技人员分别结对各大专业合作社,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成为农技指导员、农业政策讲读员、农民的贴心朋友。
通过创建“党员示范田”,党员们深入田间地里带头种植、管理、采摘,指导周边农户学习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现场解答疑难,在作物各生长、收获阶段“面对面、手把手”及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种植户结成帮扶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 送服务 送政策”志愿活动,为水稻“把脉开方”,将防病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知识推送的方式,输送给辖区种植户,全面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帮助农民群众稳产增收。
2 主导产业稳步推进,释放活力,生态生产两促进
随着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的推进,积极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将生态循环农业贯穿于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扛稳“米袋子”
“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生态农业”齐头并进,引导种粮户选择种植优质、高产、稳产的“国庆稻松早香1号”、“南粳46”、“青香软粳”、“秋优金丰”,良种覆盖率达98%,全镇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47.3%,有效落实高质高效栽培措施,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全镇创建高质高效绿色水稻面积2200亩,核心基地1050亩,均采用绿色防控标准,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有效实现农业生态种植。
打好“稳路桩”
施行蔬菜标准园长效管理。按照蔬菜标准园的长效管理要求,对蔬菜生产实行可追溯制度,指派技术人员对上传的蔬菜生产信息与大棚实际种植进行抽检,做到信息及时上传,严格规范投入品的使用,持续推进“双绿”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全镇合作社积极推广“三诱一网+防草地布+生物农药”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形成无死角防护,促使蔬菜产业提质、节本、增效。
通过“三诱一网”形成第一重防护对虫害进行诱捕,减少田间虫源基数。田间铺设防草地布形成第二重防护,以此来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滋生。在疫情防控方便,切实做好疫病监测、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等工作。
下好“生态棋”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以绿色发展优先,发展循环农业。
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利用“农林废弃物-食用菌”模式,通过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剩余物(谷壳、稻草、玉米芯、麦桔杆等)和园林剩余物的枝丫材粉碎后作为培育菌菇的原料,生产食用菌,而食用菌采后废弃菌棒经发酵后,制成有机肥,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逐渐打造“绿色生产”新模式。
静逸合作社利用生物发酵,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发酵牛粪豆粕制作出生物有机肥,年制作有机肥460吨,自己基地消耗约200吨有机肥,其余推广给附近合作社与农户使用,为合作社增加附加值。
3 党建再衍生,拓展阵地载体,做实“党建+田间课堂”
镇党委在三农工作中,通过推进组织建设,整合资源力量,拓展阵地载体,以构建“党建+田间课堂”的服务新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联学共建、农民增收联情共助,不断将组织势能化为助农动能。
提高合作社农户整体的经济收入是“田间课堂”开设的初心,课堂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班长”、有种植经验的党员作为“小组长”,采取“室内和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种植培训,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让田间地头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场地,使农民“足不出田”就能学到农业实用知识。
针对不同需求,开设废弃物回收培训、农业水价业务培训、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等,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农机实用技术等多项培训,并帮助农户学习操作“智慧农业”,使用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对遮阳棚进行开合操作,对蔬菜浇灌进行掌控。
把好生产关,我们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农机实用技术等多项培训,并帮助农户学习操作“智慧农业”,使用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对遮阳棚进行开合操作,对蔬菜浇灌进行掌控。
——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书记 陈春昌
新型职业化农民 陈士亮
“通过参加“田间课堂”的学习,我在田间种植、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学习了大量的农业培育技术,并在2019年荣获了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
镇在三农工作中深植红色基因,用“党建+”模式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全力丰富百姓“菜篮子”,充盈农民“余额宝”,让党旗更红,让群众更富,用实际行动筑梦“精致小镇”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