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沪人员也融入到垃圾分类!这个村是这样做到的...... 2019-10-28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我们都可以在重固镇福泉山村的三善桥村民小组,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每一天,他都兢兢业业地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他就是村民组长兼保洁员张明。
他自豪地说,虽然我们村的来沪人员多,但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目前他所在的村民小组垃圾分类纯净度达到95%以上。
福泉山村,重固最大的一个村,总面积6.19平方公里,现有29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福泉山村以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今天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
福泉山村有户籍人口3187人,来沪人员6500人。来沪人员是户籍人口的两倍之多。在刚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由于来沪人员在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上的特殊性,垃圾分类工作在这里遇到了一时难落实,难管理的瓶颈。
面对这样的棘手问题,福泉山村积极破题,通过引导来沪人员融入融合到这项工作中,终于慢慢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建立检查考评机制。福泉山村制定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周检查、月考评”制度,并建立了村民小组之间的每周互评机制。
每周定期召开村民组长和保洁员会议,通报并点评交流上周垃圾分类检查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形成垃圾分类实效督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治,从源头上把握、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纯净度。
发挥好几支队伍的作用。一方面,村里通过借力综合协管员管理平台,提高入户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村民组长、保洁员、志愿者几支队伍分头深入宣传。
综合协管员王晨说,在入户做本职工作时,多花几分钟为户主和来沪人员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骄傲,保卫“绿水青山”人人有责。
来上海工作已有20年的吕女士表示,通过协管员、村民组长、保洁员、志愿者等几支队伍的不断宣传,她才意识到垃圾要分类,并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她高兴地说,菜叶子是湿垃圾,平时都分开投放垃圾桶的,这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习惯了。
来沪人员冯女士说,从去年开始,她就跟着房东开始做垃圾分类了,她为能成为村里的一份子而感到高兴,有了归属感 。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钱庆华感慨地说,垃圾分类真的要从孩子抓起。
针对重固各学校内垃圾分类的教育开展得非常普及,村里适时在辖区内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从家庭做起”的活动。
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郑同学说,她决定要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先从带领妈妈开始,逐渐在家里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变废为宝,让老百姓更有积极性。村委会主任王一萍说,福泉山村目前以开展“两网融合”建设工作为抓手,确定每周二为“变废为宝日”。每周二,村民把可回收垃圾自行拿到再生资源回收站。6个月累计回收12吨,这大大提高了本村垃圾分类的纯净度。
通过开展广泛宣传和积分兑换机制,各户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村民自觉学习和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值得赞赏的是,福泉山村乔宅村民小组的村民还自发主动地加入到村里垃圾桶的清洗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