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精确、精细 重固镇:“数字化+”开启智能垃圾分类新模式 2022-11-30
漫步重固镇街头,不少细心的居民会发现,在一些公交车站,沿路废物箱又呈现了新面貌。“变身”后的废物箱依然是两分类成组设置,但是为了更好地符合市民出行时的实际使用需求,进一步细化了金属、废纸张、塑料等可回收物种类的投放口,原来,重固镇根据《2021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办法》要求,对公共区域的道路废物箱投口进行了升级改造。
不仅是沿街道路废物箱,我们发现,在重固镇的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也增设了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投放示范点,将可回收物品类中的纸类、塑料包装物等进一步细分出来。
“刚刚扔垃圾的时候有人提醒我,饮料瓶归饮料瓶,废纸张归废纸张,我觉得挺好的,更加符合我们上海这座大城市的人文精神,提升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分类环保意识。”正在某窗口单位办事的王小姐说。
“数字化+”开启智能垃圾分类新模式
重固镇作为2018年首批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镇,多年来,一直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走出一条集农村特色和大型社区两相宜的新型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之路。
2021年起重固镇启动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赋能,立足“精准、精确、精细”,进一步提升分类效率,为生活垃圾“一分到底”尽好职责、提供保障。
2022年8月,重固镇在城运中心完成“一网统管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基础建设工作,并正式上线,通过智能视频24小时监控垃圾集中投放点,结合语音提醒,规范居民生活垃圾投放,实现全域内、全天候、全闭环垃圾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24小时智能视频监控提升数字化发现。全域内15个村居27个垃圾投放点设置前置智能摄像监控,智能结构化分析实现对垃圾厢房区域7*24小时的全天候监管,提升数字化发现,赋能数字治理。通过智能监控设备将发现的“投放点周边暴露垃圾、垃圾桶满溢、居民投放行为”等开展实时管理。
智能化管理提高垃圾分类处置闭环水平。实现与城运平台实时对接、数据实时体现,在中心大屏上实时发现与处置,实现“人员配置及案件进度情况”可视化并完成信息化调度。一是看得见的点位,各村居垃圾厢房点位一目了然;二是抓得住的问题,问题自动触发、自动上报;三是稳得住的处置,系统自动派单,一线处置,确保闭环管理。自正式上线后,仅一个月就累计触发案件数182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整改闭环。
同时,在农村地区,重固镇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将无人机抓拍与志愿者自查有效结合,确保日常易聚集点位攻克后的常态化监管,确保无疏漏、无死角、全覆盖。
科技赋能,提升市民投放垃圾“舒适度”
重固镇坚持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好科技手段和便利设施,促进垃圾分类精细管理,提升市民投放垃圾“舒适度”。在多个小区内引入了青浦区首套磁感应喷淋消毒除臭系统,只要将垃圾房门一关,就会触发磁场感应,进行喷淋作业,及时、高效地开展异味控制和除菌消毒。
2022年疫情严重时期,垃圾箱房的自动感应消毒除臭,给社区的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感,有效助力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为解决低价值可回收物“无处可去”的“难点、痛点”,重固镇打造农村示范性可回收物交投站。安排专人管理、每天开放2个小时给予村民交投,现场回收村民手中的可回收物,待低价值可回收物存储至一定数量,再预约回收企业上门收运。
并且,加强再生资源中转站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升级,按照最新标准,精细化分类、计量、暂存,并纳入全区智能监管网络。
重固镇坚持“党建引领+村容自治+广泛宣传+示范引导”的工作方式,重心前移,分类施策,委托专业第三方将镇内原有的垃圾分类环保小屋升级更新,特设“美丽田园直播间”,引入最新直播设备,邀请垃圾分类讲师进行线上直播授课,采用“精品小班课”模式,以村居为单位,围绕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要求及分类实施细则进行解析,并对各村居现存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线上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