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春味何处寻,青团浆麦香!她“青”力亲为,为防疫一线送去“甜蜜”力量 2020-03-16  来源:青浦区融媒体中心重固镇分中心

1.jpg

 

如果说有一种食物能够让春天醒来,能够把江南绿透,想必非青团莫属。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常有吃青团的习俗。

 

0316_101318_529.jpg

 

青浦本地的青团经常用一种名叫泥胡菜的野生中药制成。泥胡菜又叫苦马菜、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猪兜菜等,也是中医上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流传到了现代,人们食用青团更多的是应令尝鲜,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0316_101333_358.jpg

 

三月的初春略带寒冷,章堰村章北组的老党员马月英趁着休息时间,在田间寻寻觅觅,已经挑好了一篮子的泥胡菜了,她要给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做上他“拿手”的青团,送去这“春的味道”。

 

0316_101344_769.jpg

 

她说,为了疫情防控,这些工作人员从春节到现在都没休息。为的是给大家守护家园,自己连口热饭热菜都可能吃不上,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

 

0316_101406_986.jpg

 

马月英熟练地将泥糊菜放热水里煮熟,用熟石灰水腌制。

 

0316_101418_392.jpg

 

0316_101429_370.jpg

 

0316_101441_595.jpg

 

腌制好后将泥胡菜洗净、捣烂,与糯米粉混合揉搓,加入香甜软糯的馅料,有芝麻的、豆沙的,还有网红款蛋黄肉松的,制成一个个团坯。

 

0316_101453_842.jpg

 

之后,将它们入锅蒸熟,出锅时油绿如玉、清香扑鼻,让你垂涎欲滴。

 

0316_101506_548.jpg

 

最后,她用手蘸了冷水,将出锅后的青团一个个捏起,放在粽叶上,粽叶的清香增添了青团独有的气息。吃进嘴里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0316_101521_889.jpg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马月英将一百多个青团打包后全部送给风雨无阻、忙碌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

 

0316_101534_667.jpg

 

一包包清香四溢的青团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流淌进前线 “战士”的心坎里,让他们战“疫”更有力量。

 

0316_101545_951.jpg

 

收到这些青团后,大家都说,这个味道很地道,青香可口,吃在口里暖在心里,感谢阿姨给他们带去的“春的味道”。

 

0316_101556_751.jpg

 

马月英是村里的退休老党员,也是党员议事会的成员,在2月初,她就辞掉兼职工作,主动来到村里,向村领导请战抗“疫”。

 

0316_101612_138.jpg

 

每天,她作为防疫志愿者深入各村民小组巡逻、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引导群众提高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