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用“党建+”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重固这家农业合作社让农民坐上致富快车 2020-05-29  来源:社会党委

0529_091346_673.jpg

 

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座落于重固镇新丰村,是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青浦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现有两个蔬菜基地,总面积505亩。

 

0529_091421_752.jpg

 

借重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合作社自2018年成立党支部以来,在镇社会党委、镇农服中心的指导下,深植红色基因,用“党建+”模式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融入合作社经营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带领农民编织乡村振兴路。

 

“党建+田间课堂”,打通“产、管、销”循环链

 

0529_091437_743.jpg

 

把好生产关。邀请市、区专家,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农机实用技术等多项培训,并帮助农户学习操作“智慧农业”,使用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对遮阳棚进行开合操作,对蔬菜浇灌进行掌控。

 

4.jpg

 

0529_091516_700.jpg

 

做实管理关。合作社党员积极亮明身份,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强化作用发挥。在蔬菜生长期、采收期进行档案式管理,以互联网为媒介,准确记录下各种蔬菜的区域分布、施肥时间、种植负责人等信息,做到所有信息数字化、精细化。蔬菜出社前,检测管理岗的党员检测好每日的农药含量,以确保蔬菜质量。

 

0529_091537_608.jpg

 

目前,合作社生产的生菜和芥兰已得到绿色产品认证,认证面积达505亩,认证年产量达5000吨。

 

0529_091602_169.jpg

 

通好销售关。新冠肺炎疫情使农产品销售的困境更加凸显,为此合作社党支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对接传统的企事业单位食堂、超市卖场的销售渠道,日前还积极对接线上销售平台——京东,与其签订了线上销售合同,为农民解决最实际的问题,缓解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合作农户的年收入由往年的8-10万提高到10-15万不等。

 

0529_091654_100.jpg

 

“党建+生态循环”,打造绿色生产新模式

 

合作社坚持以党建引领,不断推进农业资源化再利用,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种植,逐渐打造“绿色生产”新模式。

 

0529_091708_859.jpg

 

“垃圾闭环”有妙招。“我们的烂菜皮不出合作社,用粉碎机打碎后结合微秸宝生物发酵处理,制作成有机肥后还田,能实现就地消灭” 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昌介绍说。

 

0529_091736_720.jpg

 

目前合作社年处理废弃物900余吨,可制成有机肥300吨。结合现有的废弃物处理场所和高效的发酵设备,合作社实行双阶段回收:一阶段统一回收农作物残渣,在粉碎机发酵处理后分发给其他合作社使用;二阶段再次回收第一阶段的农作物残渣。

 

0529_091843_519.jpg

 

通过“微秸宝”堆肥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后撒入田间,形成了湿垃圾闭环管理。

 

0529_091855_151.jpg

 

农业垃圾有“三化”。打破局限性思维,开设镇第一间“农药包装物回收室”, 设置农资废弃物统一回收制度,让农业垃圾分类变得 “制度化、集中化、秩序化”,解决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面源污染。从根源上解决农资废弃物随意丢弃的现象,减少农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0529_091948_439.jpg

 

绿色生产有防控。合作社采用轮茬轮作、深翻+高温闷棚、蚯蚓养殖等方式使土壤得到有效改良;还计划在2020年—2022年建设完成基地内农业污水处理场所,对基地内蔬菜种植生产中产出的农业废水采用浮球截留水面漂浮物、沉淀池沉淀水中泥沙、绿植吸附水中多余的氮磷钾及其他养分等环节进行净化处理,以避免周边河道污染。

 

0529_092019_258.jpg

 

“党建+帮扶农户”,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

 

合作社党支部把提高合作社农户经济收入作为合作社的重要目标,在打造自身品质和品牌的同时,把周边200多农户纳入其中,着重对残疾人、留守老人、有志青年进行帮扶和培养,展现公益服务“软”实力。

 

0529_092037_195.jpg

 

精准扶残助农创收。合作社党支部牢固树立“党旗凝聚力量、党建引领发展”的理念,强化党员服务于“三农”的责任意识,于2019年成立“上海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开展党组织对农村残疾人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实现创收的帮扶行动。通过建立相关的知识培训制度、合理设置相应岗位等措施,合作社现已帮助18名残疾人农户发挥特长,增收脱贫。

 

16.jpg

 

精心培养新型农民。为方便周边农民学习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2019年合作社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在“田间课堂”,党支部书记担任“班长”、有种植经验的党员作为“小组长”,指导合作社56户合作农户及周边200户农户了解蔬菜品种、选择蔬菜种料。

合作社还注重吸引有志青年参与农业生产,助力新型农业。

 

0529_092320_807.jpg

 

陈士亮,作为合作社的青年后备力量,多次被选派参加农业部﹑市﹑区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参与到田间种植、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学习了大量的农业培育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于2019年获得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大赛(蔬菜行业赛区)个人一等奖。

 

0529_092333_620.jpg

 

0529_092348_586.jpg

 

0529_092401_8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