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青浦分局关于印发2013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QC8216000-2013-003 

主动公开

沪食药监青〔2013〕5号

食药监青浦分局

2013.02.21


机关各科室、食药监所、食药检所:

    2013年本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针对本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以“抓基层、夯基础、强技能、增实效”为重点,坚持“行政许可与监督执法相结合、行政监管与技术支撑相结合、专项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指导帮扶与严厉打击相结合、规范化管理与信息化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细化监管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个最严”的要求,在行业准入上严格把关,在全过程监管上增强合力,努力实现“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严重责任性药害事件,为青浦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一、不断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1.严格行政许可和监督,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管理行为。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提高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工作的效能与质量。严格核查标准,完善大型以上、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的会审制度,把好准入关。落实提前服务、公告、注销、会审等相关制度的要求,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集中延续工作;规范现制现售行政许可;全面清理和完善餐饮许可数据库,及时注销失效许可证,组织开展行政许可质量考核评估,推进许可程序规范化、窗口服务标准化、行政许可信息化。

    2.加强高风险领域监管,严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加强对集体用餐配送、中央厨房、大中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等重点领域,原料进货、索证索票、人员健康和培训、专间加工、添加剂和食用油管理等重点环节,熟食、盒饭、生食水产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推进废弃油脂专项行动,督促餐饮单位做好油水分类装置的安装、废弃油脂收运合同的签订和送交记录。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障重大活动、重点时节饮食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针对辖区特色,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系列行动,主要包括废弃油脂专项整治,企事业食堂、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中型餐饮熟食和生食水产品、食品添加剂、中秋月饼专项行动等;制定小餐饮整治方案,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依托区镇两级管理网络,开展无证餐饮分类管理,建立无证餐饮数据库,发现无证100%查处;加强对现制现售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管理、标识标签和操作卫生管理;配合街镇做好食品摊贩的备案公示和监管工作;加强对工地食堂、看护点等单位的监督检查。

    4.实施高频次监管模式,形成餐饮监管高压态势。积极推进餐饮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根据监管工作规范要求和各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结果落实各类餐饮单位的监管频次,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各类餐饮单位监督检查频次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每月至少1次,5~10月每月增加1次;中型以上饭店、学校食堂每季1次,全年不少于4次;企事业食堂、工地食堂、小型饭店、快餐店及其他各类餐饮单位每半年1次,全年不少于2次,并保持均衡性。继续做好重点时段和高温季节错时监管和交叉互查工作,错时监管户次数不少于同期总监管户次数的三分之一。全面加强索证索票、进货台帐等基础管理制度,积极推广运用各类餐饮单位的“电子台帐”,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建立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连锁餐饮、学校食堂、大型以上饭店100%食品原料采购登记、食品配送、废弃油脂去向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时监控系统。继续做好餐饮单位控烟工作,加强对餐饮单位控烟的执法力度。

    二、巩固提高药械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1.实施分级管理,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安全。继续将药品生产环节作为监管重点,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高风险药品及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加强药包材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原辅料、成品的质量抽验,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加强指导帮促,落实电子监管工作要求。以推进实施新版GMP为契机,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质量授权人制度,加强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局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推进本区药品生产企业的电子监管工作的进程,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3.加强稽查办案,规范药械市场经营秩序。坚决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药品行为、打击制售假药地下窝点等行为。加强引导消费和规范指导企业,加大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中药材(饮片)质量稽查,依法严查中药材(饮片)掺杂使假的各种违法行为。创新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依法严查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药品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原料、辅料及药包材的质量监管抽验,及时跟踪排除药品质量隐患,进一步提升药品质量监督抽验效率,全面推进药品质量现场快检初筛,切实提高针对性抽验。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专项整治。

    4.开展高风险产品监管,保障患者用械安全。完善本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更新企业基本信息和动态运行信息,增强企业自主管理和质量信用意识。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对不合格企业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和依法查处。开展植入性、口腔义齿类(含医疗机构)和家用理疗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时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进行再评价。加强对缺陷产品调查、评估,推进医疗器械召回管理。

    三、整顿规范保化产品生产经营秩序

    1.落实管理制度,加大检查频次。保持对生产企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监管频次,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全面清查工作,重点以使用假冒伪劣原辅料、擅自改变工艺配方、标签说明书夸大宣传等重点,强化生产企业监管,督促保化生产企业落实风险自查自纠、停开业报告等各项制度。落实保化生产企业一户一档工作制度。

    2.保持高压态势,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保化流通企业索证索票和台帐记录等制度,重点打击违禁添加、冒用批准文号、未取得批准文号、夸大和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对监管发现的违法产品,一律实施溯源调查,一律通报违法产品信息,一律列入违法产品黑名单,一律依法查处违法企业。

    3.加强行刑衔接,强化监管力度。继续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亮剑”行动,坚决打击保化领域违禁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凡符合行刑衔接条件的案件,一律移送公安部门。

    4.实施科学监管,保障消费安全。科学运用保化快速检测手段,逐步扩大快速检测项目应用,提升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全区保化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全覆盖抽检,有针对性地开展原料抽检;流通领域实施分级、分类抽检制度。对流通领域的主要渠道、重点品种、主流媒体宣传及易添加违禁成分的保化产品强化监督抽检。

    四、努力完善食品药品检测体系建设

    1.注重技术储备,提高应急能力。注重食品药品检验技术储备,重点对农产品、食品和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人工染色增重、熏蒸、掺杂掺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验检测,同时积极开展补充检验方法的利用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推进体系认证,提升检测水平。继续做好药品、食品及化妆品CMA、CMAF参数扩项认证的各类准备工作,迎接国家认可委的现场评审。

    3.结合本区实际,拓展特色检验。按照人无我有、各有侧重、形成特色的原则,继续推进和拓展特色检验工作。一是开展练塘茭白安全性检验评估,特别是对浸泡茭白水可能添加各类违禁物质作为检测重点,确保上市供应的练塘茭白食用安全。二是进行我区水产品安全性检验评估,促进本区水产品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监管。三是开展餐饮业使用茶叶安全性检验评估,对重金属、有机氯与除虫菊酯残留等项目开展检测。

    五、积极构建群防群治宣传工作格局

    1.增强合力,营造群防群治浓厚氛围。深化“七进”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着力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充分发挥媒体、社会各界监督作用,广泛发动群众通过12331等热线举报无良企业的违法行为,积极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2.强化培训,提升经营主体责任意识。采取会议培训、现场会、竞赛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企业负责人和质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并作为日常监管和信用等级评定的依据之一。

    3.关注热点,及时妥善引导舆论导向。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增强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六、大力加强工作作风和能力建设

    1.巩固学习型机关和创建学习型监管队伍。认真落实继续教育制度,完善轮岗学习制度和考核考评机制,将加强业务学习、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列入干部年度考核项目。

    2.加强干部职工分级分类培训。抓好新进人员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继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能大练兵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多岗位锻炼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干部职工不断进取、奋发有为。

    3.不断加强监管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强化监管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巩固思想道德和法律防线。继续改进政风和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抓好纠风工作,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4.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结合分局实际,制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通过创建工作以及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程序、文书质量、法律法规适用、自由裁量等的自查、通报和整改,不断提高分局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