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书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3.05.0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在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061号《深化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加快构筑打响新时代青浦“温暖家”服务品牌》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民政局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部署要求,立足本职,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优势,不断推进“温暖家”治理体系建设。一是“强基础”,做深社区治理。夯实社区这一基础阵地,形成社区设置有规范、自治管理有网络、协商议事有渠道的工作格局。2022年以来,新设立14个社区居委会、调整9个居委会管辖范围。加强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挖掘村居党员群众骨干等5万多名自治骨干力量担任“户长”。建立村居联席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睦邻客堂间、社区小客厅、议事会等参与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提质量”,做优民生服务。通过健全联系群众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重点人群服务机制,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常态化推进村居委会成员“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2022年以来,村居开展各类走访接待10万余人次,解决服务设施、人居环境等问题千余件。进一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增配一批社工、社区防控专岗人员。落实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要求,配合做好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建设,强化工作实务、岗位技能、服务群众等方面培训教育,全方位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养。加强重点人群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可持续性服务。三是“增活力”,做强专业力量。依托社会力量这一强大资源,发挥专业能力,整合慈善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着力满足社区需求。成立区内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讲师团,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服务等重点领域发挥领军人物示范引领作用。建立“1+11”各街镇全覆盖的慈善超市体系,实现款物募集、困难救助、公益活动、便民服务、文化传播等功能。在多个“幸福社区”推进“一元”购项目,广泛开展救助、教育、文化、卫生等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
下阶段,区民政局将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协调推进基层治理重要职能作用,围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不断深化基层民主实践,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治理精度。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党员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主心骨、主力军,压实“抓党建、强治理”工作责任。推进社区三驾马车协调运转,做好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推广工作,推动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红色物业”宣传力度,按照“应建尽建”原则,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积极推动居委会对业委会、物业企业进行指导监督,积极配合履行自治管理职能,做实居委会下设的各类专业委员会,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把党的领导传导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深化村居联席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睦邻客堂间、社区小客厅等各类议事平台,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落实《上海市管辖规模较大的居委会拆分工作指引》,实施58个管辖规模超过2000户居委会优化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
二是突出机制方法,强化减负增能。按照《关于进一步为居村组织减负的若干措施》精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聚焦进一步精简村居组织出具证明、信息系统、挂牌标识,在“减证明”“减台账”“减报表”“减考核”等方面,摸清找准基层减负重点,修改完善相关文件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规范清理,健全完善清单制度,全面实行协助行政事务准入机制,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地,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云2.0”日常运营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依托大数据完善“社区云”数据更新机制和功能,夯实数据底座,持续优化智慧报表功能,切实助力基层减负。严格规范挂牌。加强科技赋能,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
三是突出多方参与,强化统筹联动。推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慈善资源,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引导各类群体参与治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妇女骨干、团员青年骨干、退役军人等力量,积极吸纳“楼长、团长、能人、达人”,挖掘一批乡贤、老党员、老干部,根据村居实际,以10—20户划分基本单元,建立健全户长制,落实村居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客堂间负责人、自治团队骨干、志愿者等担任“户长”,激发村居民小组、楼组、埭头、宅基等自治动力,搭建理事会、议事会等自治载体,动员更多村居能人参与治理。配合开展“幸福带头人大课堂”教育培训,指导街镇加强村居干部日常管理、履职监督、评议考核、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