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民政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明年计划

主动公开

青浦区民政局

2017.11.01

 

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区民政工作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进一步补短板、搭平台、抓落实,围绕六大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工作亮点不断突现、成效明显增强、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2017年,我们首次成功举办青浦区公益伙伴月系列活动; 青浦区民政行业被评为“上海市区文明行业”;青浦区殡仪馆、青浦区婚姻登记管理中心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青浦区救助管理站等 6 家事业单位被评为“青浦区文明单位” ;青浦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青浦区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暖心阁”荣获上海市民政系统第五届“十佳服务品牌入围奖”。
一、2017年民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发挥托底保障功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树立并践行“精准”和“共享”工作理念,不断“提标”和“扩面”,织牢社会托底保障网。救助工作方面。一是全年向各类困难对象发放常规生活救助资金10227.88万元,救助15.51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53.48万元,救助3206人次。二是顺利完成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全区投入资金达8299万元(区财政资金2099.66万元,社会组织筹措资金6200万元),覆盖各类对象4.96万人。三是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159.74万元,涉及1.12万人。四是做好居民收入核对工作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0名。慈善工作方面。开展“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累计筹得善款9500.27万元。全年发放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及公益资金7285.76万元。组织开展第二届中华慈善日特别策划活动。推进慈善超市全区布点及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推进白内障慈善手术、“关爱儿童、慈善公益”等公益项目。开展“人人学法言善行行依法行善”《慈善法》宣传活动。销售福利彩票1.2855亿,筹集公益金826.66万。
(二)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不断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不断提升我区社会福利水平。养老服务方面。以统一的需求评估为基础,以长期护理保险为牵引,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加强。机构养老新增1420张公办养老床位,社区养老新建6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家助餐服务点,新建、改造7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增4家社区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30个睦邻互助点。二是服务保障继续深化。回应社会需求,继续推进医养结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基本覆盖,新增机构养老内设医疗机构1家。加大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及培训补贴力度,开设3期养老护理员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人数265名。三是政策支撑不断强化。落实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11715万元。向4000多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并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性计划目标体系。对符合要求的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制订日常运行补贴方案。四是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全面铺开。启用全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信息平台,11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共受理养老服务需求申请1700多份,完成第三方评估1230份,确保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有效利用。五是养老服务行业监管继续加强。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五查五改、对标达标”为主要内容,联合公安消防、卫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照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115项内容,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并委托权威第三方机构形成评估综合报告,落实一院一策整改,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大转变。儿童福利方面。有序开展孤残儿童保障工作,促进本区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为本区5名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7.65万元。会同区房管、人社、财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共同落实成年孤儿回归社会的住房、就业、户口等问题解决,草拟完成本区《关于集中养育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本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残疾人福利方面。
(三) 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新形势下社区治理体系构建。
以落实“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建设”课题调研成果为主线,积极探索符合青浦市郊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一是提升村居自治水平。建章立制,拟定了《关于规范村居功能、畅通为民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居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社区工作者骨干人员集中示范培训。开展“一办法二条例”年度普法教育,提高基层法治意识。打造“上善自治家园”自治品牌,在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徐泾镇、赵巷镇5街镇各选取3-4家居委会进行试点。二是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围绕社区工作者招录、额度、职位、薪酬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按2016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504元的1.1倍和1.15倍开展社区工作者调薪工作,调整后人均收入7155元到7480元,最高增幅达30%。组织开展市区两级社工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基层社会治理专业水平。三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着力推进市、区、镇三级试点建设,制定了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分解表和试点村名额表,明确分工,协调推进,创建市级试点5家,区级试点26家,镇级试点46家,重点打造中步村国家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品牌。四是完善行政区划界限管理。加快基本管理单元建设。首批8家基本管理单元已设立各专业委员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履职,发挥功能。第二批基本管理单元建设已确定徐泾镇北大居、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居,正加紧资源配置推进。消灭居委会组织“空白点”。年内新建居委会15个。开展平安边界建设自查,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界桩“区、镇、村、人”四级管护机制。
(四) 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加快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建设。
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充分激发活力为导向,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一是日常登记工作确保常抓不懈。全区共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713家,年内准予社团成立登记7家,准予民非成立登记68家。二是制定完善培育扶持政策。制定《青浦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切实有效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实施“社会工作人才”能力培训项目。制定出台了《青浦区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培训三年行动纲要(2017-2019)》(青民[2017]27号),紧紧围绕青浦区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以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四是继续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建立与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结对联系工作制度的通知》,推动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工作。五是扎实有效开展“名存实亡”社会组织清理工作。共梳理出25家名存实亡社会组织。六是策划筹办青浦区第二届“公益伙伴日”。招募7支不同领域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校园开展活动。
(五) 打造高效便捷服务,优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以提升为群众办事能力为核心,不断提升民政专项服务水平。婚姻管理服务方面。不断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414对,办理离婚登记1102对,颁发收养登记证9张;提高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能力,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暖心阁”婚姻家庭工作室共接待当事人847对,劝和愿意调解当事人32对,劝和率达35%。大力加强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2017年度“心手相牵 钟爱一生”青浦区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延伸婚姻情感大课堂主题活动,开展了“家庭和谐·身心同行”活动。殡葬服务管理方面。有序组织疏导完成清明、冬至祭扫接待管理工作,共接待祭扫市民157.7万人次,车辆20.6万辆次,落葬5635穴。区殡仪馆进一步拓展“白事天使”殡仪服务品牌,为丧家提供礼仪套餐服务,为外来务工困难人员减免殡殓服务费用。
(六) 强化精细化管理服务, 完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
深入践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发挥双拥工作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一是双拥优抚工作深入开展。537名义务兵及其家属,6名直招士官,发放优待金1391.20万元;为113人(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37.95万元;为519名生活困难优抚对象发放八一、春节临时困难补助26.8万元;118名烈士遗属发放“烈士纪念日”慰问金11.8万元;为889名重点优抚对象减免上半年医疗费90.27万元。依托社会组织力量,全面推开“关爱功臣活动”,积极开展各项优抚对象精神慰藉工作,做好涉军人员的稳定工作,化解不稳定因素。二是退役士兵、军休干部安置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圆满完成2017年秋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共接收退役士兵149人,发放安置费和生活补助费共计1061万元。全面落实好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三是烈士褒扬工作高度重视。区四套班子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烈士公祭日活动,缅怀烈士革命功绩,弘扬烈士精神。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民政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还有许多的矛盾和困难:面对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总要求,还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济困、为老、助残、救孤等民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各领域的机制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和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不断创新探索,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2018年民政工作思路
2018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青浦区民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 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关键举措,把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六抓六新”,着力在发展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优抚安置工作新突破上下功夫,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切实让民政对象感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抓兜底功能,社会救助与福利事业力求新发展。
一是做好2018年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全面推进落实本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二是全面提升救助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上海市民政局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落实困难家庭和群众的建档立卡工作。三是强化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统筹功能,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做好各项制度协调发展,相关政策有效衔接,依托街镇“一口上下”落实到位,确保救助帮困工作广覆盖、不遗漏、少重复。四是以救助管理创建规范化达标建设为契机,探索区域救助新模式,进一步树立城市文明和谐形象。五是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宣传,积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工作,加强救灾工作演练。指导各镇、街道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加强对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代储代供协议本区供应点物资的定期检查。建立一支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六是组织开展好“蓝天下的至爱”、“中华慈善日”等系列活动。做好白内障复明等慈善项目,加强资金监管,推进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销售网点、产品和能力建设,促进彩票销售和福彩公益金稳步增长。七是开展福利企业督导回访,做好社保补贴工作。制定本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具体办法及实施细则,做好移民帮扶工作,有效化解信访矛盾。
(二)抓质量管理,为老服务水平力求新突破。
一是 继续加快区级福利院、公办养老机构、日间服务中心、市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睦邻点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家,新建、改造6家市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增1家“长者照护之家”。要在注重完善各街镇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同时,切实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专业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二是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老年照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卫计、医保等部门资源,并与社区窗口服务系统互通,并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对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三是对符合要求的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日常运行补贴方案。按照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政策扶持原则,培育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益。四是要继续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分类指导和监管。推进养老机构日常管理、护理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守好安全底线,确保养老机构有序运行。
(三)抓基层基础,社区治理能力力求新提升。
一是 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8年度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明年是“一办法二条例”实施后首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要按照“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培训”分阶段有序实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掌握选情、严肃换届纪律、营造良好氛围,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二是多措并举,努力推进村居自治共治工作。做到自治家园建设有品牌、村居功能建设有落实、村居骨干培训有新意。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徐泾镇、赵巷镇5个试点街镇打造“上善自治家园”品牌,形成“一镇一品”。三是完善管理,合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激励,凝聚队伍合力。健全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注重能力激励,提升队伍素质。四是加快进度,协力推进基本管理单元建设,进一步完善首批基本管理单元功能配置,加快推进赵巷、徐泾等第二批基本管理单元建设。五是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包括5个市级试点、25个区级试点、40个镇级试点。鼓励各村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各试点村准备申报材料,提炼总结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模式。
(四)抓培育监管,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力求新态势。
一是 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环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编制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区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并以夏阳街道为试点,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形成综合性评价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探索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管部门及第三方协同监管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综合监管相关办法,落实事中事后监管。优化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提高社会组织评估率,督促社会组织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三是 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宣传引领力度 组织开展突出贡献社会组织、优秀公益品牌项目的评选活动,扩大社会组织品牌和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 重视信息化建设,打造社会组织管理平台、社会组织网站群,加强媒体合作和信息报送工作,尝试将信息报送工作下沉到各街镇服务中心,完善建立信息宣传枢纽型网络。
(五)抓品牌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力求新跨跃。
一是 依托社会组织扎实有效推进“关爱功臣活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在街镇、村居层面逐步建立双拥(优抚)之家,切实满足优抚安置对象的精神文化以及生活辅助需求。 二是 探索“互联网+婚姻收养”的管理服务模式,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继续举办大型结婚登记集体主题颁证活动,延伸“婚姻情感大课堂”活动的受益面,传递婚姻正能量。 三是 围绕上海市民政局提出的“公益基地”建设计划,切实推动我区100家公益基地建设工作。推动“公益银行”、“公益护照”工作,打造“公益之城”新名片,逐步形成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 四是 制定科学合理的殡葬惠民政策, 提升殡葬服务满意度,推进“白事天使”服务品牌向纵深发展。
(六)抓管理服务,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力求新成绩。
一是 认真开展退役士兵排摸及数据采集工作,完善数据库,为服务管理精细化提供基础。二是搭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平台,做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安置工作“四个确保”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完善基层服务优抚对象的工作平台,为优抚对象提供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提升优抚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四是着力研究分析优抚对象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优抚对象及其涉军人员的稳定工作。五是多方位开展拥军活动,帮助驻区部队官兵提升工作、训练、生活环境,解决家属就业、小孩入学等急难事项。六是积极协调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七是继续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加大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扎实开展日常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符合未成年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落实措施,有力推进青浦民政事业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已胜利召开,民政系统要主动对标,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做好民政工作,继续出亮点、抓落实、求发展、惠民生,使民政职责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予以体现。
一是及时开展自查,全面排摸风险。 聚焦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工作,对照工作要求,听取群众反映、信访矛盾、两会提案问题,发现风险点,及时梳理,设置预案。确保兜牢安全底线,保障民政服务对象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系统系风险及冲击社会道德底线行为发生,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确保项目推进。 根据全区民政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发挥街镇层面综合服务功能,要紧扣“补短板”的主基调,抓住工作推进中的主要矛盾,以重点带动全局。要深入分析短板和问题,将其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逐条解决有关财政投入、人员配备、场地设备等基层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有人办事,有条件办事。通过资源下沉,力量下沉,不断优化基层工作环境,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调研总结,及时开展整改。 要走下去,请上来,充分了解基层情况,听取基层意见,从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日常管理上拿办法,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作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建议,形成本业务领域的调研报告、自查报告,并及时形成指导后续工作的相关意见,堵住漏洞。
2018 年民政工作依然繁重 艰巨, 民政系统要继续强化责任意识,坚守责任和担当,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 各项工作 落实 安排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确保民政领域的安全稳定,兜牢民生保障和安全生产的底线,为实现青浦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