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8年青浦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无
主动公开
青民〔2018〕14号
青浦区民政局
2018.03.09
各镇社区管理办公室、各街道社区服务(自治)办公室,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
2018
年青浦民政工作要点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浦区民政局
2018
年3月9日
2018
年青浦民政工作要点
2018
年,区民政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为宗旨,重点打造“一网、一园、一圈”三大民生工程(即社会托底网、幸福银辉园、公益朋友圈),着力夯实“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国防保障”三大民政基础工程(即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福企管理、三峡移民后扶持),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在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困有所助上不断做实工作,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切实让民政对象感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强化兜底职能,筑牢弱有所扶的社会托底网
(一)开展救助福利事业,保障对象基本生活。
计划投入1.9亿元用于本区救助和福利事业,保障各类救助和福利对象基本生活
。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做好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
投入帮扶资金4235.72万元,覆盖城乡低保家庭、农村散居五保对象、因病致困等各类对象3.23万户(6.52万人)。
强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继续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精准帮困,确保救助资金安全有效。
(二)规范救助机构,提升救助能级。
继续推进区救助站规范化建设,按照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行业标准,确保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年内全面完成区救助站改造建设。
二、完善为老服务,打造老有所养的幸福银辉园
(一)加快配置服务设施,提升为老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青浦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进一步加快街镇养老院、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托养所)、老年人睦邻点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形成镇有“院”、村有“所”、组有“点”的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集中养护、生活照料、互助服务等需求。确保
4
个街镇新建养护院全面运营。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家,新建、改造10家市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增长者照护之家1家、社区老年人睦邻点100家、为老综合服务中心11家、无障碍设施进老年人家庭146家。研究制订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日常运行补贴方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深化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作模式。
(二)整合老年照护管理平台,对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与质量,2018年,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老年照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部门资源优化整合,并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对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受益老人不少于6000人。
(三)丰富老年人活动形式,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开展2018年敬老月和全国第6个老年节、本市第31个敬老日系列活动,推进居村委老年学习点、社会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等三类学习点建设,探索具有青浦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丰富老年生活。
三、做实慈善公益项目,构建困有所助的公益朋友圈
(一)开展慈善活动,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第二十四届“蓝天下的至爱”、第三届“中华慈善日”等慈善公益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营造“人人做慈善,行行可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慈善资金募集力度,全区全年争取达到8000万元以上。
(二)培育慈善项目,打造公益品牌。
继续做强慈善公益传统
项目,注重挖掘对象的自身潜能,通过一对一的救助,实现救助对象的增能增权。同时,结合慈善对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为助学、助老、助残、助困、助医等出力。并努力培育新的慈善项目,以成熟运作的项目推动慈善公益品牌的建设,为打造“上善之城”助力。
(三)鼓励社会参与,凝聚慈善公益力量。
继续联合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 “公益伙伴日”主题活动,表彰、激励热心公益慈善的优秀社会组织和团体。继续开展公益“四进”活动,切实推动我区100家“公益基地”建设工作,完成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全覆盖。
四、打造特色品牌,创新民政工作模式
(一)社会治理能力要有新提升。
要按照“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培训”分阶段有序实施的要求,全力做好2018年度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努力推进村居自治共治工作,在完善试点基础上打造“上善家园”品牌模式,全区形成“一镇一品”。
(二)社会服务能力要有新跨越。
加强民政窗口行业的服务能力建设。夯实结婚登记、收养登记等常规工作,举办大型结婚登记集体主题颁证活动,继续做好“暖心阁”项目的品牌建设,传递婚姻正能量。启动区级殡葬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火化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推进殡葬服务单位“5S”工作。各街镇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不断丰富节地生态葬式,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促进殡葬事业绿色健康发展。
加大对福利企业的督导,规范做好区级福利企业社保补贴工作及三峡移民后扶持项目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要有新成绩。
积极
做好当年退役士兵的接受安置工作,主动搭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平台,做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安置工作“四个确保”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服务优抚对象的工作平台,为优抚对象提供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同时,依托社会组织扎实有效推进“关爱功臣活动”,在街镇层面至少建立11个“双拥(优抚)之家”示范点,切实满足优抚安置对象的精神文化以及生活服务需求。在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以及官兵子女入学等方面拓宽渠道,切实解决驻区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不断提升官兵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