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硬扛的“团菜”书记,却为一句“团魂”落泪 2022-05-10
一路硬扛的“团菜”书记,却为一句“团魂”落泪
尚泰路居委是一个市政动迁房、经适房社区,下辖4个小区3350户,住户以老年人、弱势群体居多。随着封控管理时间延长,很多居民开始反映家中余粮不多,其中,米面、蔬菜、鸡蛋的需求量大,特别是不会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群体,买菜当真成了“难题”。
“前前后后团了10万余只鸡蛋,蔬菜、面包各数千份。起初我们直接去熟悉的农户种植大棚,然后又对接了保供蔬菜合作社,包括家乐福、山姆这样的大型商超。”为了让居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尚泰路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李海英、居委会主任李峰、镇结对共守支援韩育新(城建公司总经理)组成保供“三人组”,共同担起了社区“团菜”工作。
4月5日,居委从家乐福团购了第一批保供物资,得知缺少运输工具,热心居民提供了商务车来回数次拉回物资;4月8日,李海英、韩育新用居民提供的货运车买回了本地农户种植的当季蔬菜,花菜、杭白菜、米苋、芹菜、鸡毛菜等时鲜组成的“蔬菜盲盒”又新鲜又便宜,成为了居民交口称赞的“书记爱心蔬菜包”;李峰持续一周从山姆团购鸡蛋和面包,大大解决了居民们生活物资需求;每次团购,除了微信群里接龙,居委还反复叮嘱楼组长时刻关注独居老人的需求,及时补足生活物资;5月初,在居委协调沟通下,家乐福大巴“小超市”还开到了尚泰社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我们想尽办法做保供,就是为了社区稳定,让百姓不要在吃饭方面发愁。”但有一次,居委却被“投诉”了,说居委卖菜是为了赚钱牟利。李海英个性要强,工作中遇到任何事都选择硬扛,这次却被气哭了。“我很少求人,可是疫情起初要团蔬菜找资源真的难,还要考虑菜品好价格好,到处打听到处求人,我不是为了赚钱,是怕居民没米没菜,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12斤的“蔬菜包”(含5个品种)总价50元,山姆超市团购的鸡蛋23.8元一份(30只)……每次团购都是居委干部先行垫资,有时候考虑居民没有及时接龙,还会多采买一些回来备着,为此保供“三人组”没少贴钱,甚至把支付账号都刷成了“限额”……除了精打细算的团菜,居委也在社区团购方面规范制度,特别是冷链食品有着严格把控环节。居委会主任李峰说:“这么做对于社区‘团长’来说流程手续确实严一点,但是只有这样,进入小区的物资才有安全保障,我们凭良心做事,也相信居民会理解。”
“我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团队,每天连轴转,女儿生日、老公生日,哪怕叫他们回去吃顿晚饭,他们都坚持不回去。有时候被误解被骂,她们抱团大哭,可是第二天心情平复了又继续投入工作。”谈及团队,李海英沙哑着嗓子数度哽咽,而她本人因为腰痛复发,每天靠三片膏药、一个钢板护腰和止痛片硬撑,谈及家人,因为自己和丈夫都是一线人员,家里两个80岁老人无暇看顾,心里也是充满内疚。
“40多天了,就母亲一个人在家,老婆是一线医护,父亲在忙密接转运,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疫情快点结束,大家都能早日解封回家。”邵金涛和镇结对共守支援张滨(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是尚泰居委配药“专员”,忙于接听配药热线、收集买药信息、去医院排队、再回来发药,“一条龙”服务忙起来平均每天要完成五六十单。“每次看到大家忙完核酸,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就感觉自己没帮上忙。特别是我们书记和主任在这期间还在为居民所需的各类生活物资到处奔波,我经常看到书记穿着腰托去给居民买菜搬菜。”面对3000多户居民,居委工作人员只有10名,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团菜配药、物资配送、环境消杀、人员转运、电话值守……,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晚上常常只睡三四小时,遇到不理解和质疑,大家干完了哭,哭完再干,一个多月来,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回过家。
要说一分的不理解十分伤人,那么九分的支持与配合,就给予了居委百倍的信心和勇气。“一直有很多志愿者支持我们的工作,过去团队大多是年长的退休人员,这次我们考虑到团购、扫码这些工作,所以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设定了年龄要求。没想到招募了近300名志愿者。”于是,社区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环境消杀组、防疫扫楼组、抗疫巡逻组、药品代购服务组、真情关爱组,这些队伍纷纷建立起来,“人头熟”的年长楼组长和“干劲足”的年轻志愿者两两搭档,把一项项防疫措施落到了实处。
“印象最深的一次,夜间发放物资遇上大雨,这群年轻人浑身湿透,一家家地送,没有一句怨言;即使小区已是防范区,仍然坚持将外卖快件送上门,平均每天一千多件,每晚收工都近午夜;消杀组志愿者将自家洒水车改成消杀车,定时给小区做环境消杀,边边角角都做到位;扫楼组一本底册一栋楼,出来一人打个勾,检测数据做得清清爽爽;我们退休教师厉顺华担起了摄影摄像工作,每天跟拍,记录志愿者工作,他说希望给志愿者留下特殊时期的纪念……”更让居委感动的是,志愿者们不仅出力还捐物,小区里的志愿者庄医生不仅做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还捐赠了酒精、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甚至“呼朋唤友”共同助力社区。
“面对风险,不是我们不害怕,而是我们责任在肩。”对于李海英而言,他们这个团队的“团魂”:就是家人般的亲密、强烈的集体意识、相互的信任团结和百折不挠的气概。需要面对面接触的阳性转运,需要先行垫资的团菜配药,但凡在李海英眼中存在“风险”的工作,由她和团队共担。队友们分工“不分家”,忙完自己条线,又转投战友“战壕”,不分昼夜、不分你我,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把社区事当成“自家事”。
来源:徐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