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长三角一体化跨域交通项目获得施工许可,长三角一体化审批模式又添新成果 2024-05-17
2024年5月17日,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长三角一体化互联互通浦港路东延工程(青浦段)获得了青浦区交通委发放的施工许可证,这是继跨青吴嘉两区一县“方厅水院”房建项目一体化审批后,由青浦区主办审批并开工的第二个跨域项目,同时是第一个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审批的跨域交通项目。
浦港路东延工程是水乡客厅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西起吴江区思古甸港,向东跨越雪落漾,止于青浦区沪青平公路,全长约2289.34m,沿线包含1座跨湖桥梁和5座跨河桥涵,其中雪落漾桥位于上海江苏省界处。项目建设对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互联互通、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联系、推动水乡客厅、吴江区黎里镇和青浦区金泽镇进一步发展、完善区域骨架路网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浦港路东延工程是在以往省市对接道路联合审批、委托代建方式基础上,实施跨域交通项目一体化审批模式,在东航路1.0一体化审批模式基础上升级为2.0版本。期间在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上海市交通委、住建委、青浦区相关区级部门以及建设单位长新公司各方协作与共同努力下,保障了交通跨域项目的一体化审批。
一是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统筹协调,提供一体化审批保障。在建设单位长新公司梳理提出审批难点与堵点的基础上,由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牵头组织青浦区规资局、青浦区交通委、吴江区资规局、吴江区审批局、吴江区住建局研究协商,以本项目为试点,总结东航路元荡桥和“方厅水院”项目的审批经验,参照上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举措,进一步探索示范区跨域线性交通项目一体化审批模式。青吴两地于2023年11月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互联互通浦港路东延工程一体化审批合作协议》,协议就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核发、施工许可核发、安全质量监督等方面达成了一体化合作方案。
二是上海市交通委权限下放,提供技术、平台支撑。上海市交通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精神,下发《关于区管省道、省市对接道路、区区对接道路相关审批权限下放各区的通知》(沪交建〔2022〕868号)文件,根据两地一体化审批合作协议,明确项目施工许可由青浦区交通委主办,对项目合同信息报送、质量报监、施工许可进行一体化审批。同时市交通委给予项目行业意见并对交通综合平台如何申报、审批进行业务指导,根据两地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全段电子审图情况核发施工许可证,明确由青浦区交通委在上海市交通委综合交通业务平台进行审批。
三是上海市住建委做好专业支撑、提升高效审批服务。本项目经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核准立项后,按《合作协议》在上海市进行报建,取得项目信息编号2301SW0001。根据市、区两级分工,上海市住建委为项目的招标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顺利完成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环节。项目桥梁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按“一份成果,两地通用”原则开展,由上海市住建委对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给予技术支持和备案,在上海市“联审平台”取得审图合格证。
四是青浦区级部门积极主办,实施一体化审批。2023年9月,青浦区水务局出具浦港路东延伸工程首个跨域涉河项目联合审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标志着跨域涉河项目联合审批模式有效落地。2023年12月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由青浦区规资局牵头,会同吴江区资规局进行一体化审批,确保了道路桥梁景观风貌与周围水乡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提升了审批效率。上海市实施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后,核准类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初步设计审批,青浦区建管委(交通委)召开了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协调并收集初步设计阶段各部门意见,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提供支撑。青浦区交通委根据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在上海市交通委综合交通业务平台实施项目合同信息报送、质量报监、施工许可等一体化的审批,及时联系市交通委、市住建委取得平台、数据等支持,高效的发放了施工许可证,为项目早开工提供保障。
下一阶段,青浦区各审批部门将在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的协调下,联系上海市级主管部门取得一体化审批、监管的支持,与吴江区各部门参考方厅水院“党建引领”、“红色工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实施一体化监管,全面落实跨域交通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助力长三角示范区的互联互通。
青浦区将持续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与长三角执委会凝心聚力,和邻省各审批部门继续协同配合,同时取得市级部门的支持,在“方厅水院”跨域房建项目、浦港路东延工程跨域交通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项目一体化审批管理模式,为国家其他毗邻地区的跨域项目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