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0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主动公开

青浦区教育局

2020.08.18

刘晓丽代表:        

    您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96号代表书面意见“关于调整青浦区小学各校之间师资严重不均衡现状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导入、产业分布等因素影响,青浦人口数量的分布不均衡,青浦教育也呈现出青东青西、城区乡镇学校在师生比、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的现象。从总体情况来看,按青东青西区域划分及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计算,初中青东师生比8.9人,青西7.9人;小学青东师生比14.1,青西8.6;幼儿园青东师生比10.2,青西9.3。差异主要集中在金泽地区,但2020学年起,5年内退休的教师:金泽小学7人、商榻小学24人、淀山湖小学11人。

    青浦教育为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青浦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主动作为,积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师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2018学年始,教育系统实行西教东输、骨干柔性流动等师资调配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截止2019学年初,小学青东师生比13.7,青西9.1。优化、均衡配置的主要举措如下:

     1.加强师资配置资源管理,从量上逐步均衡。青浦教育局深化教师招培聘改革,全面统一城乡教师配置标准。建立区级调配及配置预警机制,动态调整教师岗位(编制)结构,配置超额的学校,即使退休、辞职都严格控制补充。加大编制统筹力度,一方面要求学校用足用好现有师资(工作量足),根据岗位现状,通过转岗、教辅类岗位兼职等方式盘活现有师资,结构性短缺自己克服。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师资余量要服从教育局师资调配的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拟开展区管校聘、探索学区内走教制度、集团化师资共培共享机制、建立体艺专业学科兼职教师管理机制等,均衡师资资源,不断优化学校教师编制配备。

     2.实施柔性流动工程,从质上保障优质。2019年1月,教育局印发《青浦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区域内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教〔2019〕6号)文件,组织学科带头人、示范教师、教学能手和校级骨干开展柔性流动,引导教师从相关学科较强学校向较弱学校、城区学校向乡村学校、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进行流动。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实行补贴,年补贴人才资金105万元。即对获得名优称号的农村教师除享受入选级别名优教师津贴外,予以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年6000元;示范教师每人每年3600元;教学能手每人每年2400元;校级骨干教师每人每年1200元的激励补贴。

     3.优化流动激励机制。实施流动的骨干教师中级高级岗位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实行系统内统筹调剂、低评高聘、高评低聘等激励机制。试点实施区管校聘机制,对部分学段、学校的富余师资进行统筹聘用,予以绩效倾斜,开展西教东输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流动激励机制,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2019年139名教师参加流动,其中骨干教师流动41人,青年教师流动14人,集团内流动55人,西教东输29人(商榻小学流入青东的小学9人)。

     4.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教育局将人社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的10%作为系统内绩效统筹资金,综合考虑各学校实有人数、人员结构、岗位设置、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规模、生师比、班师比等因素后,合理核定学校教师工作量。通过人员配备使用效率奖,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考核等,增加绩效统筹力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引导区域、学校之间教师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