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58号提案的答复

主动公开

2022.03.24

致公党区总支:

您在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58号书面意见“关于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劳动乃立身之本,劳动教育乃树人之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提出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进劳动教育、发扬劳动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认真细化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协调区校外联相关成员单位,从区域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确立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领域整体推进落实,推动我区劳动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劳动教育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是与学校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场所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劳动教育场所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滞后,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呈现单一性,另外还缺少一支专业、专职的辅导员队伍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教育基地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积极有序地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在全区范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安全方便、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服务体系,促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共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目前正在制定并审议《中共青浦区委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对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青浦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议暨“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上,时任青浦区副区长孙挺出席活动,她在讲话中指出,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开创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崭新局面。强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是提高劳动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局要主动出击,各街镇、校外联成员单位要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做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逐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实现部门联动、城乡互动的协同合作机制,满足学生对校外劳动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教育局将劳动教育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挂图作战,将劳动育人列入综改重点项目,包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创建行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行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育行动、“劳动教育协作平台”搭建行动等五大行动项目,进一步落细落实各项工作。

二、建立协作联盟,形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图谱

青浦区学生实践指导中心牵头成立了青浦区中小幼劳动教育协作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共有42家,其中包括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9个,实践中心充分利用与挖掘资源优势,与教育基地合作,不断开发与优化劳动教育基地活动项目,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先期将优选6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心设计配套课程,沿袭行业发展脉络,涵盖传统劳作及现代产业,打造3条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活动线路:智慧农业·生态发展、水乡泽韵·环保达人、小小工匠·文化传承。教育经费投入 25万元,确保基地课程建设见实效。青浦区中小幼劳动教育联盟还将依托各街镇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对区域内的70多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调研,盘点、梳理劳动教育资源。并逐步将较为成熟的,有劳动教育实践优势的校外实践基地纳入到劳动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中,针对劳动育人的目标,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及基地特色,梳理劳动实践课程,突出实践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体现生活性、生产性和科技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青浦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资源图谱,为学生劳动教育校外实践搭建更多平台。

三、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

强调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确保“各镇(街道)有基地,基地有项目”;协调区域农业、企业、教育基地等各类资源,形成区域劳动教育项目菜单;倡导高新企业、科研院所、新兴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街镇要加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提供充分的“学位”,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实验等活动;丰富并拓展学生公益活动空间,支持学生开展生态环保、城市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各类公益实践活动。如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列入区农委《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要求各街镇在本街镇内建立2-3个课程完善、管理细致、师资深厚、场地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创新实验等内容的校外劳动实践服务。

四、加强实践,用好系统内部劳动教育相关资源

各类学校因地制宜设立校本劳动实践基地,逐步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推动学校共享实践基地建设,整合职业院校、社区学院(校)的实训实验等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向校外学生开放共享,形成长效机制。中职学校要积极把校企合作企业拓展为劳动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向中小学开放职业培训和实训场地。如今年七年级学生上善实践营在学生实践指导中心开展,人均20课时,八年级学生到各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人均8课时。

五、规范制度,确保劳动教育基地安全运行

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消除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的联动体系,实现对突发事件隐患的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