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0.05.19
赵启厚委员:
您在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说,由于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们是居家上网课,部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了中、重度抑郁情况。为此,区教育局积极应对,扎实行动,要求全区教育系统各单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全面协作,精心组织“复学”活动,切实体现青浦教育应有的责任担当。为调整后疫情时代师生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时落实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一系列文件,关爱生命,全力守护,我局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一、复学伊始
1.校长书记齐上阵,共同上好思政课。要求全区校长书记精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推动抗疫防护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师生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帮助广大师生增强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推进抗疫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充分运用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引导广大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引导全体学生砥砺奋斗精神,牢记民族复兴大任。
2.部门条线同协作,上好“爱的教育”课。一是全面排摸学生情况。德育科要求各校加强学生心理与家庭等情况的全面排摸,梳理并关注重点学生,并建议各校以年级组为主体,统筹把控作业总量;基教科要求各校加强作业指导和督查,并建议以备课组为主体,集体研备教学、作业与检测。德育与教学共同协作,年级组与备课组一起研讨,共同创造良好氛围,减轻学生过度焦虑心理与过重学业负担。二是精心编排教学进度,要求全区各校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的同时,要从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等方面来调整学科教学进度。三是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教育上,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育人作用,对于可能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要求学校在全面排摸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对特殊学生编制“一人一案”,进行个别化、针对性、长程式辅导。特别是对中度以上的心理疾患学生,要求区心理中心加强“闭环式长程”预防干预与指导,实行学校心理“疫”情日报制;要求学校成立校园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强化演练,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服务能力。教学上,要求各校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并采取分层教学和补偿性教育指导。
3.班主任辅导员导师三位一体,精心策划主题班会课。生活即教育,疫情防控就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硬核”战疫中的先进事迹就是最鲜活的立德树人素材。全区班主任在组织学生观看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作的《复学第一课》专题片的同时,还以“生命 责任 家园”为主题,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快速反应,分秒必争”的中国速度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为主题内容,聚焦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公共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与自然教育等主题,针对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设计、研讨并录制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推动学生做好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抗疫先锋精神,克服疫情困难,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上善”新人。
二、常态管理
管理服务指导三线合一,切实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加强全过程管理。疫情期间建立区域心理抗“疫”日报制,要求区学生心理中心、各学校心理辅导室每日上报学校心理疫情,并就突出问题以“告知书”形式提供预防与干预建议和工作策略。要求区心理中心每日对“疫情期间学生情况日报表”中呈现的“因心理问题缺课(勤)学生”名单与中心原有名单,进行比对,动态掌握学生身心情况,逐一进行沟通与指导。明确全区所有班级开展“云家访”与“云家长会”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做好孩子居家学习与返校复课的陪伴与引导。
二是加强全天候服务。畅通青浦区学生心理24小时热线电话4001600525,多渠道开通区校两级心理咨询网络通道,第一时间为全区近10万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全天候公益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并就其中的重点案例进行“会诊”。截止到5月12日复学初,我区学生心理中心24小时热线共受理268个案例,心理服务网络平台共受理45个案例;针对其中6个重点案例,出具“告知书”,启动三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要求学校做好“一人一案”工作;区心理中心进行定期回访与全程指导。面对高危学生,危机干预闭环管理,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研制了《青浦区未成年人危机处理办法》《青浦区中小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定期排查重点关注对象,发现苗子及时联系转介到心理中心,心理中心第一时间向学校下发心理咨询过程中危机学生告知书,加强内部管理,启动危机预案,责任到人,无缝对接。德育科定期在局长办公会通报危机学生数量和措施,关注生命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全年24小时心理热线接待 1179 人次,面询456例,危机干预11例;2021年1-3月心理中心热线服务312次,面询预约171人,其中3月份热线预约面询达102人。
多方合作,联动护航。面对疾患学生,加强医教结合,请上海精为中心主任杜亚松教授的团队合作,请临床医生为心理教师开设家庭系统治疗装象培训,提高心理教师对抑郁症、高焦虑症等疾病的识别与评估能力;同时与区精卫中心签订协议,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使之及时得到专业治疗。面对特殊群体,跨部门联合作战,区、镇、村妇联联动,为危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系统。
三是加强全方位指导。面向学生,针对共性问题,分学段研发26节针对性心理辅导课程; 面向家长,做好上善父母(空中)学堂,按主题主题推送8个公益性讲座与活动;面向心理教师和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督导,组织全区心理教师和志愿者参与贺岭峰教授的线上线下案例督导与危机干预专项培训;与增爱基金会合作,邀请浦东精卫中心刘亮博士开展第二期“家庭系统治疗”专项培训和案例督导,了解青少年自伤自杀风险的早期征兆、提升干预与预防能力,进一步学习心理学专业技能提升心理辅导技能。后期将引进更多的沪上知名临床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进校园普及关于抑郁症知识。
面向专业心理教师加强教研实践:每周四下午的区级心理教研活动增加后疫情时代心理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针对教育教学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块研讨,如对后疫情时到的心理调适,合理使用网络、亲子关系辅导、抗逆辅导、学习专注力辅导、生涯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等知识点进行了教学示范,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拓展活动
1、文明办基金会送教到校全覆盖。2020年区文明办开展面向学校的专项服务送教到校“后疫情时代的心理调试”系列讲座:共两期130节课,学校根据菜单选择课程,给学生、家长或教师提供专业心理培训;青浦区教育基金会配送心理家校共育心理课程。希望此项目能常态化开展,后期能继续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全覆盖。每年4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月启动仪式,每个学校要求开展评比、总结、表彰活动,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里主题班会、心理团辅、社团活动等,面向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科普讲座等。
3、区心理中心特色课程全覆盖。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每年在中、高考前举行大型心理公益活动“放飞心灵 微笑迎考”,为广大中、高考学生和家长提供现场咨询、心理沙龙、减压团辅和家长的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并根据学校需求,安排志愿者团队深入学校,为毕业班学生开展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每年暑期开展心灵成长加油站,心理中心提供菜单供学校选择,组织志愿者送教到校,送教到社区。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全体师生和家长学会后疫情时代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以及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健全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