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对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018号提案的答复

主动公开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

2024.05.08

许众芳委员:

您在青浦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书面意见“关于依托紧密型学前教育集团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目前,青浦区教育局完善了特殊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核心、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区域特殊教育格局;构建了0—18岁的区域特殊教育体系;达到了特殊教育的全覆盖;开展了医教结合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盘活集团片区资源,经青浦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建立了青浦区融合教育青东、城区及青西等三个地区的6个片区资源中心,明确了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全区推进融合教育的业务管理部门,片区资源中心为辖区内融合教育实践的组织者;从2014年起,陆续在19所幼儿园建立了资源教室。

一、加强政策制定与宣传

区教育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学校特教专职教师配备标准的通知》《成立青浦区特殊儿童教育评估小组》,《青浦区特殊教育十四五规划》《上海市青浦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青府办发〔2023〕24 号)》等文件(通知),这些文件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我们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家校沟通、公益活动、网络媒介等加强公众知晓度,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

二、学前特殊教育稳步推进

青浦特殊教育构建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高中教育的教育体系,努力提升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我区将特殊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将发育迟缓幼儿纳入学前特教服务范围。全区11个街镇共设17个学前特教点,实现了本区学前特殊教育街镇设点全覆盖。建立了幼儿园随班就读申请及服务机制,完善了学前特殊幼儿入园申请、评估鉴定、教育安置流程,对特殊儿童的入学入园评估率达到100%。

建立了“1+3+N”平台共享机制。“1”是指“青浦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3”是指三支专业团队、三个研究基地和三方结合力量。三支专业团队,即以特教教研员、普教教研员、巡回指导教师组成的融合教研指导团队;以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医学专家组成的入学鉴定委员会;以特殊教育教学、科研、康复训练、医学评估与鉴定、师资培训等提供科学的咨询与指导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三个研究基地,即自闭症、脑瘫、语言康复训练基地,基地成立融合教育应急小组,为特殊学校学生及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阶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N”是指中小幼学校根据学段和不同残疾类别组成学段协作组和校际协作组,协作组成员分别为特教指导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各学校资源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等。

三、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2023学年,我区涉及学前随班就读学生的幼儿园数14所,学生数27名,资源教师配备数27所。

开设了《基于评估的自闭症干预策略及康复训练》《见习教师职业感悟—特殊教育专场》2门区级公共课程,1门《五大领域和语文数学学科评估工具的使用》区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课程;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专项培训班等。两年一次开展特教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特教教科研成果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教师康复技能与自制教玩具技能比赛等。通过通识培训、专题研究、技能比赛、评优评先等活动,为所有幼儿园及全体特殊教育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以评促建、以赛促培,完善区域特教管理工作,优化全区特教教师队伍配备,激发教师特教教育教学研究热情,提高专业能力。

充分发挥专业部门指导、引领作用。2022年至今,开展线上、线下市级(跨区)研讨活动8次,区级现场研讨活动12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运动与保健、心理、运动功能康复等学科进行融合教研,逐步形成了融合教研机制。

四、深入推进融合教育

完善了融合教育支持系统。从行政管理层面成立了局级融合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业务管理处、片区资源中心等为辖区内融合教育实践的组织者;各融合教育学校分别建立了融合教育的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从业务指导层面:形成了教研员、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的三级专业支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任务。

学前教育结合办园特色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活动课程的研究,选择适宜的教育康复内容与方法,积极开展融合教育,注重家园合作。如徐泾第三幼儿园在“小善大雅,集聚成长力量”的办园理念引领下,依据园内特殊需要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构建融合教育课程。依托幼儿园“善雅”园本课程,以共同性课程和特色课程为主要实施载体,辅以针对不同幼儿的个训活动设计和实施。旨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注重幼儿的发展性与适宜性。

五、加强医教结合资源整合

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合作、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不断完善医教结合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医教融合提供辅助支持与康复训练,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能级。

一是建立了特殊儿童发现、诊断、转介、安置运行机制。规范了特殊儿童残疾情况的检测和评估。由区融合教育入学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果及学生实际表现,对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二是建立了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机制。加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及资源教室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的支持服务的研究,通过与市三甲医院等合作,开展个别化教育与康复服务,提高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质量。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和“一生一档”建立的100%全覆盖。三是建立健全保健工作制度,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服务。开展对相关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合理的饮食与营养、辅助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的研究。

六、思考与展望

根据您的宝贵建议,后续,我们将深入推进《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落实,加强融合教育,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公平优质教育。一是强化学前特殊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特殊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学前特教点的布局,招收残疾幼儿的幼儿园100%设置资源教室、100%配备专兼职特教教师。将残疾幼儿融合教育质量纳入优质园评估体系,整合多方资源提高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二是加强学区、集团学校之间协作,加大学段课程衔接研究、联合教研活动、个别化教育方案制定等工作的沟通,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一体化教育教学服务。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推动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建立个别化教育远程协作平台,实施教育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跨学校教研活动、质量评估等工作;四是优化专业发展机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加强特殊教育人员配备;五是硬件设施与人文环境兼顾,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康复个训教室、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用。通过校园文化引领、专业教师培训、加强巡回指导、购买专业设备及专业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校园无障碍心理环境。

弱有所扶,学有所教,育有所成,切实保障所有残疾学生公平地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是青浦教育人的执着追求。

感谢您对青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