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促进阅读能力养成的单元教学与评价——小学语文四五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2018-12-21 作者: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
2018年12月20日下午1点,“基于课程标准,促进阅读能力养成的单元教学与评价——青浦区小学语文四五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瀚文小学举行。全区各小学的语文分管教导、四五年级教研组长及区小学语文青年班学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展示的两节课源自统编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的《爬山虎的脚》和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白鹭》,分别出自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文学大家郭沫若之笔。
首先,由毓秀学校的周徐徐老师执教了《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周老师先带着学生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明确了课文的介绍重点——爬山虎的脚。接着,通过读文选图这种有趣又充满思辨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并了解作者之所以能将爬山虎的脚介绍清楚是源于仔细观察。最后采用读文本、分步骤、观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了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并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观察的连续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详略得当和用词的精准。接着,瀚文小学的王珏老师执教了《白鹭》一课。首先,王老师抓住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的“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白鹭在作者眼中的与众不同,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特殊情感。接着,在教学白鹭外形之美时,王老师先结合第4自然段的一个转折句,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2、3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了解白鹭的“精巧”之美。而教学第5自然段时,则是通过看图、理解词句等再次感受白鹭无论是色素的搭配,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进一步体会到白鹭的“精巧”之美。最后,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白鹭活动的三个场景时,王老师先让学生借助句式概括各段大意,接着具体学习了第6自然段,通过交流画面内容和给画面取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白鹭的和谐之美,从而感知这种美是韵在骨子里的,进一步体会作者喜欢白鹭的原因。
最后,教研员陈凤英老师就“基于课程标准,促进阅读能力养成的单元教学与评价”做了专题点评。陈老师先向老师们讲解了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接着分析了统编教材和沪教版教材的异同,然后结合两堂课的教学,具体讲解如何在统编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继续深入贯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一是准确把握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并据此确定单元教学重点;二是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最后,陈老师向老师们提出阅读教学“思要有力度,学要有方法”的要求。
通过本次活动,与会老师对统编教材有了初步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统编教材的推开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