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初中科学开展“单元设计背景下的大观念教学”主题研修活动 2018-12-24  作者: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

2018年12月20日下午,青浦区初中科学学科研修活动在青浦一中进行。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 “单元设计背景下的大观念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来自各校的科学教师齐聚一堂,认真观摩了由周冬老师执教的《热胀冷缩》一课。

本次研修活动由科学教研员郭冬梅老师主持。在观课前,郭老师强调并简要解读了本次研修的主题,要求0-7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组、教师教学组、学生学习组的分工,基于自己的观察点进行观课,而其他专职教师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围绕主题有目的地观课。

1.jpg

2.jpg

观课后,在郭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议课活动。

全体老师分为五个小组,0-7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三个小组,及其他老师2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议课,每位老师或围绕观测点、或者整体感知,谈了对课的基本判断与改进建议。

然后是组间交流,首先是由周冬老师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并对如何落实单元设计下大观念教学,课前预设的达成度及课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说课。

3.jpg

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学生活动组认为教师的步骤指令明确,但学生对需要加热水的量不清楚,橡皮圈的位置没有及时调整。教师教学组提出,在研究水的热膨胀实验中,学生提出“水面先降后升”后教师没有及时解释,活动四解释粒子模型原理的时间不够。马洪元老师认为本节课侧重点是放在物质是运动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联系的大观念来解释热胀冷缩现象,麻妍劼老师认为周老师的三个活动均通过了预测、探究、观察、判断开展,教师指导到位,设计的问题有关联性。

郭冬梅老师做了总结,她指出青浦一中科学备课组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并对科学大观念有了一定的挖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之间存在联系。周老师在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物质的热胀冷缩的落实有了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由情境引出假设:三种状态下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然后通过实验寻找证据。三个实验的呈现是有梯度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得出,如何由假设来推断实验现象,由现象来寻找实验条件等,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挖掘与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给了学生充分的做想的空间,交流还可以更充分些。在实验前的指导中,渗透了实验原理。最后的粒子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体现了用微观结构解释宏观现象的科学大观念。郭老师还对青浦一中的校本研修的有序开展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布置任务,要求各位备课组依托校本研修或联片调研,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提升教研品质。

通过本次课例研修活动,不仅0-7年的青年教师将课堂观察的理论化为实践,提高了课堂观察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其它专职教师也通过4个方面的整体感知课堂,在观课中提升了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能力,对大观念的落实策略又了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