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科学学科工程项目案例研发活动在青浦区豫英小学举行 2019-12-05
2019年12月3日下午,上海市小学科学学科工程项目案例研发活动在青浦区豫英小学举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赵伟新和沈慧丽老师、青浦区气象局徐建中书记、上海市第一、二批中小学数字化实验应用项目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和青浦区部分自然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青浦区小学自然教研员张敏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张敏老师首先向远道而来的老师们表示欢迎,同时简单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紧接着是赵伟新老师的赠书活动,他向参与本次活动的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基于课程标准的STEM教学设计》一书。
接着,老师们一起观摩了由实验小学青湖校区邹萌和王立威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的四年级《火灾警报器》、《风的形成》两节自然课。两节课都是以故事情境展开教学,利用Sam Labs设计制作检测器,前者注重在运用技术模块设计方案,实施改进优化的过程,后者利用感应器获取实验中的证据,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两节课用一个情景展开探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
课后,老师们移步2303会议室进行研讨,首先两位执教老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试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过程,并对在本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反思。
随后,第一、二批中小学数字化实验应用项目学校的徐菁老师和朱海兵老师对这两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老师们都肯定了两位任课老师的教态十分自然、轻松,风趣幽默,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同时朱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将教材内容和Sam Labs的资源进行梳理,找到契合点,并且课程化,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推广。
作为试点学校的实验小学一直在探索Sam Labs在自然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此次活动中何蔚然老师就自己实践的课例《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交流了在实践SAM LABS项目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她从实验小学集团现状出发,介绍了利用Sam Labs进行教学的初衷,以及利用Sam Labs制作振动测试平台,对搭建的高塔进行测试的过程,解决了用传统方法难以测定高塔稳定性这一难题。
活动的最后,三位专家分别对此次活动作了点评,青浦气象局徐建中老师针对王立威老师《风的形成》一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课后可以给予学生更多风的知识拓展,如风在大自然中的作用,风可以帮助种子传播,风的灾害、风力发电等等。
上海市小学科学与技术教研员沈慧丽老师提到,和工程项目结合的自然课和传统的自然课堂是有差别的,区别在于一般是以解决一个问题、制作出一个产品为目标,问题的情境源于生活,这两节就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作为导入,在课上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简单介绍了未来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要相结合,甚至是把科学探究包含在科学实践中,要求老师们以后在教学中,能不能每学期为同学们设计一些项目,结合教材为孩子们设计一个工程与技术的项目。青浦作为试点区,将一起开展工程与技术的项目的研发。
本次活动得到了青浦实验小学集团豫英学校的大力支持。作为实践校的集团全体自然学科教师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增加了进一步开展相关课程与案例研发的信心。
(供稿:豫英小学 杨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