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学自然·慧观察”微课程开发在线研讨会 2020-03-30
3月26日下午,“轻学自然·慧观察”微课程开发研讨会在线召开,会议由青浦区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老师主持,小学自然学科“张敏种子计划”团队全体成员和来自青浦区各个小学的青年骨干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使全体自然教师更好地开发“轻学自然·慧观察”微课程,在研讨会开始,张敏老师首先向与会老师传达了“关于征集推荐区级共享教学资源”的通知,详细介绍了资源上传的步骤、青浦教育资源平台各类资源上传的要求和路径,要求老师们将“慧观察”的文本内容设计成微课系列参与区级教学资源的征集。
随后,针对近期市级《空中大课堂》网课的观课,以《植物的种子》单元为例,由来自尚鸿小学的吴倩、夏艳婷和罗婧三位青年教师从课时和单元的角度介绍了自己的观课视角和收获。三位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植物的种子》单元进行了比较清晰地解读,详细地梳理了每个活动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对每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对于青年教师如何进行观课作了非常好的示范。接着,本单元课时的执教者逸夫小学的沈丽萍老师结合三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指出要从科学概念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弄清楚学习内容对应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要把教学基本要求与教材内容建立对应,提炼核心概念,进而制定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设计合适的学生活动,给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师在微课程开发,同时也是日常教学中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活动中,由瀚文小学的经验教师顾玲梅老师就低年段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了交流。顾老师强调了观察这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该贯穿在所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活动中。而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培养一种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精神。并从“观察能力培养的四要素”“明确观察的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做好观察记录”等方面介绍了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
紧接着,瀚文小学的沈芳珠老师以《妈妈带我去观察》系列微课中的《柔软的蚯蚓》一课,与老师们分享了微课制作的相关经验。沈老师不仅分享了本课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课时的主要环节,并且关于制作微课中的一些细节作了说明,例如如何借助一些特效突出重点、如何借助仪器帮助探究等,给全体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来自平和双语学校的马懿老师作了《人与野生动物》课程设计分享。马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的背景和主题的由来,随后从“教材内容”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解读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流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思路,最后就老师们关心的微课制作分享了录课的过程以及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方法。
最后,张敏老师就如何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深入解读。张老师明确了观察对于学习的必要性,提出观察时应该具有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敏锐性及规律性,提醒学生观察时需要“八戒”,并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演示了“如何观察”。张老师强调,教师则需要分别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结果如何三个维度提出每个年段的观察标准。并且,如何指导学生把科学观察记录变成文字是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此次活动对如何进行网课观课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面给予学科教师一定的指导,虽然由于疫情的关系老师们无法面对面地开展交流研讨,但是基于网络平台小学自然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们依然全情参与,后续老师们将着力于“轻学自然·慧观察”微课程的开发,此模块微课程的开发也是“张敏种子计划”团队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信有更多区里青年骨干教师的加入能让项目进展的更加顺利。
(供稿:毓华学校 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