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融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单元重组——小学自然“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案例研发在御澜湾学校举行 2020-11-09

2020年11月5日下午,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老师带领种子团队全体成员和部分青年教师并特邀松江区自然学科教研员王稚老师,在青浦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御澜湾校区开展了关于《融合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单元重组——上海市小学科学学科技术与工程领域项目案例研发》活动,实验小学何蔚然老师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本活动结合了二年级自然远东版教材中《加热》单元的内容,根据《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探索小学“技术与工程”课型的教学研讨。

1.jpg

研讨活动以御澜湾校区的程奕轩、徐莹莹老师执教的《加工麦芽糖》和《制作麦芽糖》的两节观摩课开始。第一节课中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对麦芽糖加热融化、塑模冷却的加工工艺,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分别通过对麦芽糖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不同的状态等的对比实验,发现了热能改变物体状态的规律。

第二节课由徐莹莹老师执教,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徐老师以《制作麦芽糖》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对麦芽糖的制作过程的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题—>猜测—>尝试—>分享—>总结的实践路径,对麦芽糖的制作过程开展了深入研究。课堂讨论和研究的气氛高涨,学生沉浸在对动脑和动手的不断探索之中。

 课后,老师们针对课堂活动的实施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分组从两节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课型的不同角度(目标组、活动组、评价组和资源组)进行讨论和反馈。崧泽学校徐剑兰老师和逸夫小学沈丽萍老师等学科教师充分肯定本次实践 活动对学生的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在不断失败和反思中逐渐形成技术与工程意识,对培养良好的科学综合素养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对课堂中呈现的学生个体实践不充分等的情况作出积极的建议。

6.JPG

随后,松江区教育学院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王稚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感受,她对于本次活动中两位指教教师的辛劳付出给予了肯定,指出这个付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小技术工程的实施过程并对与会的所有青年教师寄语“发扬青年教师不怕辛苦的拼搏精神”!

7.jpg

紧接着,崧文小学游琪佳老师分享了最近关于“昆虫运动会——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设计思考”的实践体会。游老师以一年级牛津自然教材中“昆虫”单元为例,以设计和制作“昆虫雕塑公园”的活动为手段,将工程技术的理念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单元实践活动之中知道昆虫有头、胸和腹等部分,认识一些昆虫的体型大小、运动方式,形成细致观察的习惯。重整的单元设计融入了技术工程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8.jpg

最后教研员张敏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和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实验小学集团在何蔚然老师STEM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远东版二年级《加热》单元重构中的创智表现。她对后期小学自然种子团队建设和《小学科学学科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指南》的编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希望大家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与要求,积极投入案例实践活动。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