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融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单元重组——小学自然“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案例研发在毓秀学校举行 2020-12-11

12月10日下午,“融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单元重组”——小学自然“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案例研发活动在毓秀学校举行。来自全区各个学校的自然学科教师和区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老师共计3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此次活动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汇区光启小学校长曹庆明老师参加。

活动开始,教研员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主要流程,指导教师根据问题导向进行课堂诊断。

 1.jpg

教研员张敏老师主持活动

随后,老师们移步教室,观摩了由毓秀学校陆凤老师执教的《一棵水稻如何变成一碗米饭》一课。课前,陆老师针对本节课将教室布置的让人眼前一亮,与本节课的主题完美契合。课上,陆老师以水稻引入,引发学生思考“一棵水稻如何成为一碗米饭”的问题。整节课通过“手动脱粒”“脱粒机脱粒”“改进脱粒机”以及“设计一体化联合收割机”等一系列活动将技术与工程思维有机地融入到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小型脱粒机以及教师演示的自制改进脱粒机都让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出陆老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

3.jpg

毓秀学校陆凤老师执教

课后,瀚文小学的沈芳珠老师从项目的由来、核心概念、项目目标、核心活动以及资源和评价等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一碗米饭如何上餐桌”整个跨学科项目。沈老师还对五年级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将项目核心如“如何挑选种子”“种子的培育”“水稻的种植”等如何开展教学介绍了自己的设想,并详细地介绍了项目中各个环节所包含的“技术与工程思维”。

5.jpg 

瀚文小学沈芳珠老师作项目介绍

在评课环节,根据课前目标组、活动组、评价组以及资源的分组,结合各个小组成员的不同观察意见,由朱磊老师和吴倩老师等老师作为组内代表进行了发言。大家认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活动富有挑战性,很好地融入了“工程与科学思维”,丰富有趣的条件性和素材性资源也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们也对长课时的教学探索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宝贵意见。

佳禾小学朱磊老师代表组内发言          尚鸿小学吴倩老师代表组内发言

活动下半程,曹庆明校长首先对陆凤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作了点评,他认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实践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践体验,问题化学习伴随着快乐的课堂,有结构的学习材料与学具也让学生有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脚手架,有助于学生工程技术思维的提高。同时,曹老师也对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团队的发展寄予厚望。最后,曹校长作了“小学科学课程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活动的实践”专题讲座,他从时代背景、面临的问题、STEM学习以及技术与工程领域实践活动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实际经验与真实案例的分享为在座的老师在融入工程与技术思维的单元重组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9.jpg

徐汇区光启小学曹庆明校长作主题讲座

最后,张敏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毓秀学校 陈智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