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青浦区初中化学主题教研活动 2020-12-17

2020年12月15日13点,青浦区初三化学教师齐聚崧淀中学开展 “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课堂观察

华新中学的周丽英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佳佳的化学日记>——溶液有关知识复习》一课。溶液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知识主要包含物质的溶解与结晶、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等学习内容。周老师新颖地以“佳佳的化学日记”贯穿整堂课,将溶液有关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最后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溶液知识之间的关系。

1.JPG

(二)主题研讨

首先由周丽英老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做一个教学说明。周老师对学情做了充分的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溶液知识的整体框架结构还有些模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还有待提高。所以周老师将认识溶液中绝对和相对、定性和定量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难点。利用“佳佳的化学日记”为线索,有效地将溶液的组成、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站在单元的视角更加深入地认识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jpg

其次,由初中化学教研员郭新华老师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ATDE(即问、想、做、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研究历程。利用ATDE观察量表对观课教师而言,能方便观察者对执教教师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改进意见,有理有据;对执教教师而言,执教教师通过分析“问、想、做、评”四个方面,更深层次认识学生的认知逻辑,从而更好地将教材中的知识逻辑看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呈现方式。

3.JPG

接着,在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王雪青老师的主持下,在座的各位老师分成四组,就“问、想、做、评”四个方面展开激烈的讨论。

4.JPG

站在“问”的视角,该小组认为本节课中问题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就教师的提问,不断深入对溶液知识各点之间的关联;问题的层次性强,教师由浅入深,从概念出发,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及指向性强,教师的提问能在关键时刻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突破学习重难点。

站在“想”的视角,该小组认为以“化学日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梳理知识的模型;教师提问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引发学生有效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溶液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对于溶解度曲线应用时归纳的“查”“比”“理”等方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启发;创设机会让学生表达,将学生在头脑中思考的过程外显。

站在“做”的视角,该小组认为“佳佳的日记”源于生活,情境真实,引发学生思考;在日记中配置溶液时需要水并非1000克而是991克,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认知;多位学生上台展示,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帮助梳理思维导图;最后让学生自己创作日记,首位呼应,课堂脉络非常清晰。

站在“评”的视角,该小组充分肯定了“教、学、评”一致性。依据活动设计为依托,将情境、问题、学生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有效,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5.JPG

本次活动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是留给在座的各位老师更多的是思考。期待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张佳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