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导向深度 融合发展——青浦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江南水乡”单元教学研讨活动 2021-03-29
2021年3月25日(周四)上午8:20,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青浦区全体小学美术教师迎着春风,早早的来到毓华学校录播教室,静待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张梅凤老师组织的,主题为“整合资源 导向深度 融合发展——青浦区小学五年级美术‘江南水乡’单元教学研讨活动”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得吕校长的大力支持,协同学校分管领导亲临现场与老师们一起观摩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展示由该校两位青年教师承担,区美术学科联片组长戴丽辉老师展示第1课《有层次的风景》。戴老师基于课标和学情,将写生的风景定格在学生熟悉的校园景观。课前为学生精选了几个便于表现的镜头,并以彩印的照片形式分享给每一位学生。导入环节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画面比对中快速了解焦点透视中近大远小的规律。本课核心知识技能,通过典型景观照片、大师作品、课演示、演示微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导学,精炼的教学语言,精准的线条表现,清晰的赏析画面,让学生学的简单,画的轻松,效果突出,有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为第2课时《美丽的水乡》风景写生奠定基础。
单元第2课时《美丽的水乡》,由该校青年教师戴家辰老师执教。戴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播放江南水乡景观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水乡的古朴之美。课伊始,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元素,自然的引出本课将要描绘的主要景物——小桥、流水、古民居。 为了让学生能活用第1课时校园景观写生中近、中、远景远近关系处理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水乡古镇照片上寻找视平线与消失线的方法,既实现了阶段学习的评价,又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能明确写生过程中取舍与添加的现实意义和表现方法,戴老师通过演示微视频、示例分析、学生习作比较赏析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用有变化的线条表现水乡风景的独特魅力,明确线条的疏密可以表现远近景物的虚实关系。单元化的教学推进,让学生更容易把握写生技能,提高对景观的分析判断能力,线条的表现能力,实践探索后的表达交流能力,增进爱校、爱家乡的情怀,有效落实学科核心能力。
大会交流环节,由区“自然写趣”专题负责人瀚文小学顾毓弘老师主持。在互动交流前,吕军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作为上海市《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异的行动研究》的实验校的工作推进情况,同时表达了对区教研室张老师、与会学科老师们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随后,两位青年教师分别介绍了学校承接市级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单元教学反思。之后,博文学校施喜元、青教院附小邹戈辉、豫英小学许雯老师代表六位负责课堂观测的教师,作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反馈交流。观测组老师详实的记录,让与会老师们深切的感受到,城乡学生在写生单元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基于学情预设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让执教者从中感悟到改进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区美术基地的两位导师也分享了单元教学观摩的想法和建议,让执教者听来亲切,改进有方。
最后,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张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整体点评与总结。
首先对两位青年教师勇于挑战专业性强的单元,并能潜心研究,勤于实践、反思和改进,给予高度的肯定。对学校美术组在推进市级项目的过程中,能积极面对,精心规划实施方案的行动力点赞。同时也对本单元后续改进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比如,写生工具的进一步探索,让远近虚实处理更加便捷有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去实地写生,让学生拥抱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轻吻泥土的芬芳,触摸古韵的文脉,让写生活动多一份灵动美。希望两位老师在后续平行班中进一步探索大家给出的建议,趁热打铁,力争形成区域的典型风景写生教学案例,为区域整体发展提供研究的资源。
撰稿:毓华学校 戴丽辉
审稿:青教院 张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