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数字化设备助力下的小学技术工程项目设计和展示圆满进行 2021-04-27
如何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开展真实性的学习?基于单元创新与重组的项目化学习是一次有效的尝试。2021年4月20日在上海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学校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数字化设备助力下的小学技术工程项目设计和展示”活动,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中心组成员、市科研项目“小学科学学科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案例研发”项目组成员、上海青浦区自然学科教师、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学校代表参与本次活动研讨。
活动由青浦世外四年级主题式项目团队的张裕玉老师对“技术与工程主题之校园连廊项目”的介绍拉开序幕。四年级学生在这个项目中经历发现校园需要连廊的问题,接受为校园制作一个连廊的任务,为任务制定计划并实施研究,最终完成一个竞标会,最适合的连廊将投入实际的生产。学生们在项目中习得科学知识、技术能力,形成使事物变得美观实用,获得创新解决问题的素养。
活动现场,由四年级学生组成的三家“公司”展示了以数字化设备(Samlabs)助力下《校园连廊功能自动化》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三家“公司”通过上海空中课堂的资源了解自动化控制,使用数字化设备Samlabs为连廊增添自动化功能,过程中形成设计、安装、检测、使用某一设备的工程思维,他们不停探究与质疑,呈现良好的学习状态。
“校园连廊项目的设计其实来源于团队对科学、技术、工程的理解与思考。”项目团队负责人钱婧倩老师与朱程炜老师说到,在研究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后,项目组认为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实际都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出于“身边”与“生活”的思考,便着力从学校生活的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情境”。过程中注重单元的创新与自然单元的重组,以项目化的方式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设计,同时借助数字化、双师课堂与支持性的4+1课程结构着重注力学生在项目中的增值性成长。
最后,上海市自然学科中心组成员和青浦区项目组核心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金山区海棠小学王平老师提出在项目学习中可以用更多的试误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宝山区顾村中心校周斌老师与青浦崧泽学校副校长徐剑兰老师认为本项目的情境创设很到位,促进了学生的后续探究。上海市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老师强调,科学教育正在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它的全面性在不停地上升,技术与工程给予科学教育与课堂更大的改变,本次活动用项目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的真正落地、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用课堂资源使思维实际呈现,之后更可以从项目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的一致性为抓手做更深入、更落地的项目研究。青浦区自然教研员张敏老师表示全体老师将以课堂为阵地在技术工程领域开展更长远的研究。
本次活动在全场教师开启对项目化学习与技术工程领域新的思考中圆满结束,这也是我们新的启航,带着对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技术,不断地创造性地变革教学,与学生共同获得素养的发展!
撰稿: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 钱婧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