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小学自然与探究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在瀚文小学举行 2021-05-06
2021年4月 29日上午,主题为“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小学自然学科和探究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在青浦瀚文小学举行,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老师、小学探究和拓展型学科教研员陈雪娟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36号张敏种子团队”全体成员、兄弟学校的自然学科教师和探究拓展型学科教师,共计50余人。
活动前,沈芳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主题的由来做了简短说明,同时从“教师”“学生”“项目设计”等角度分配了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的观课点。
随后,来自全区50多位自然和探究教师一起观摩了由黄静老师执教的探究课《改造养蚕盒》和和顾玲梅老师执教的自然课《神奇的蚕丝》,这两节课同属于瀚文小学新开发的技术与工程领域《从养蚕到缫丝》项目下的子活动,孩子们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感受如何改造适合蚕宝宝生活的环境,在实践中体验缫丝,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课后沈芳珠老师针对新开发的《从养蚕到缫丝》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做了介绍,她围绕该项目学习设计的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子问题链、项目活动目标、项目学习实践内容、项目成果、全程评价等方面与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作了深入的交流。
随后,瀚文小学的顾玲梅老师以《从养蚕到缫丝》项目过程中教师的不同角色角度进行了说课与反思。顾老师提出,我们教师在项目中到底担任的角色是什么?有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项目开展,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兴趣。顾老师认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是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更承担了项目学习的陪伴者、咨询师、支架搭建者、评价者等角色。
在课后研讨部分,自然和探究教师围绕这两节课中的教师角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佳禾小学朱磊老师从教学资源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神奇的蚕丝》这节课中的5个短视频是非常直观且宝贵的资源,其中第1个视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3个视频帮助学生解决活动难点,第4、5个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进步。同时希望能在今后的活动任务中,给学生提供一张任务单,帮助学生能够加深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
凤溪小学朱江老师从探究学科的规则意识和关键技能方面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改造养蚕盒》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有价值的探究意义,在学生的角色中有观察员和操作员,同时体现了团队合作的规则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分工,学生在操作中能够逐渐发现谁来组织,谁来操作,谁来观察,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分工合作的关系。
朱家角小学张虹老师从小组观察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小组活动的成效和合作意识,同时感受到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学生都很投入其中,享受着抽丝的乐趣。
毓秀学校陆凤老师提出可以设计一个生态养蚕的创想,将蚕宝宝直接放在桑树上养殖,同时排泄物成为桑树的有机肥料,这无疑是打造了一个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让学生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
活动最后,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老师充分肯定了自然课中给予学生亲自体验缫丝的过程,建议在下一个阶段中,可以改进抽丝机,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到自然学科中技术与工程的特色。
小学探究型学科教研员陈雪娟老师从课程的角度,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从整个项目的来看,项目的设计是非常完整和连贯的;在探究课中,主要体现规则意识和关键技能,本节课中教师从知识产权这方面,让学生从阅读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文字,在改造养蚕盒时,学生能根据要求做出改进。这样的项目设计不是书本上的现成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资源,设计开发出新的项目,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智慧。
撰稿:瀚文小学 宁国勇、沈芳珠
拍摄:世界外国语学校 朱程炜 瀚文小学 冯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