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精准跟进,高效复习,科学备考——青浦区初中化学主题教研活动 2021-05-13

2021年5月11日下午,青浦区初三化学教师齐聚上海市毓秀学校开展“精准跟进,高效复习,科学备考”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课堂展示

本节课是由上海市毓秀学校的王雪青老师执教的《从自然界中的盐到餐桌上的盐——进一步探究粗盐的提纯》。

“盐”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如何对粗盐进行提纯?物质提纯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在新的情境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仍然有困惑。王老师牢牢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准跟进,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高效复习,备战中考。

王老师从实际生产情境中提炼化学问题,并用现有的方法和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以学生熟悉的氯化钠引入,用自己实拍的“茶卡盐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也间接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无形中渗透德育教学。

1.jpg

以探究粗盐的进一步提纯为明线,引导学生清晰提纯的概念,理解物质提纯的常用方法,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基于理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化学除杂时注意 “不增不减易分” 的原则,考虑到理论上除杂试剂的用量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不同,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试剂用量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评价物质提纯的实验方案,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领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组建专题的复习方法。

以探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中考的热点,感受化学源于生活,又能指导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主题研讨

在座的各位老师分成四组,就“ATDE模式在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实践”展开热烈的讨论。

2.jpg

站在“问”的视角,该小组认为王老师的问题创设能很好的引出情境,不管是最开始的“茶卡盐湖”还是最后的“大脖子病”,学生都能很好地在问题中感受情境的真实性。其次,问题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由“个别”到“一般”,更具有普遍性。问题能够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新情境下的化学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站在“想”的视角,该小组认为王老师设计的问题链引发学生思维,问题梯度设计合理,逐渐引领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实验支持学生对理论方案的修正。将书本上原先分散在第一章的物质提纯,第三章的溶解度,第六章的盐的化学性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其系统化。

3.JPG

站在“做”的视角,王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活动环节,通过“视频”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通过实验探究,构建物质分离的模型;通过知识的有机整合,归纳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化学除杂时的选试剂、定用量、排顺序等,通过学生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融入到课堂中,是实现高效复习的重要环节。

站在“评”的视角,该小组充分肯定了王老师评价的多样性,不仅有传统的师生评价,在过滤、蒸发等操作环节,设计的“自评、互评”模式,以量表的形式科学地实现了“生生”评价。而且王老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4.JPG

(三)专家引领数字化实验教学

5.jpg

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了长宁区化学教研员冯晴老师做专题讲座——《数字化创新实验引领初中化学活力课堂》。数字化实验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冯老师介绍了先进的数字化实验仪器,让在座的各位老师耳目一新;结合初中化学课堂实验设计的数字化实验为例,娓娓道来如何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通过创设创新性的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宏、微、符、图像表征等能力,给了在座老师不一样的思考视角。

最后区化学教研员郭新华老师作总结,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在座的各位老师对于开展中考复习阶段的专题复习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实验创设活力课堂有很大的收获,也希望各位老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打造高效、有活力的课堂!

 

撰稿:张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