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引导深度学习——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区域主题研修活动在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 2021-06-01

2021年5月26日(周三)下午,主题为“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引导深度学习”——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研修活动在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举行。区艺术学科教研员裴永飞老师、兼职教研员柳斌老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全区初高中艺术学科教师共计59名,活动由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兼职教研员柳斌老师主持。

活动的第一个议程,由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教研员裴永飞老师进行“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引导深度学习”研修主题解析,裴老师从近几年市、区研修主题的变革着眼,分析上海艺术课程发展背后的教学理念、课堂样貌、评价导向的变革和发展,对艺术领域课程(艺术、音乐、美术)核心素养进行了比较与归纳,并结合初中八、九年级艺术新教材的推进工作进行了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问题链设计、大概念提炼进行引导深度学习的艺术课程实施的交流,揭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领域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jpg

活动第二个议程进行了课例观摩,第一节课例是由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周娟老师执教的《特色民居——走近石库门》,内容选自八年级《艺术》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第二课《特色民居》,周老师以上海特色民居石库门承载的文化样态为出发点,由表及里,从石库门的艺术形态、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再到特色门头和寓意深刻的门楣,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以及示范引导和课堂练习拓展等方法,在丰富的艺术体验中形成艺术感知,提升学生对石库门之对于上海的文化符号作用的理解,体会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提升文化理解。

  第二节课例由青浦区重固中学孙良睿老师执教。本课例选自八年级《艺术》新教材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艺术诉说动人的故事》第二课《绘本故事》,在第一课时学习角色设计的基础上,教师以京剧选段演唱作为激趣导入,通过欣赏京剧《华容道》选段,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其中的“脸谱色彩”,通过前面知识点的学习总结,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合作完成面具脸谱的绘制、集体创作念白与故事情境表演设计,并进行交流与展示,让学生体会脸谱、服饰、场景动作、表演等表现手法对故事人物的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在体验故事创作的乐趣中进一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研讨交流环节,首先由青浦区崧淀中学张艺聪老师进行《特色民居》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张老师向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介绍了在艺术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引领下,不同片区教师跨校研修,就同一个单元主题,围绕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各片区教研共同体组长、兼职教研员以及教研员的帮助与指导下,把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编排,以石库门作为切入点,感受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特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上海石库门的结构特色、文化内涵,感受在建筑作品中体现的百姓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12.jpg

接下来的环节,由公开课例的两位执教教师进行交流与即时反思。周娟老师用图示法,分享了开展单元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虽然石库门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但它对上海来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有着上海城市文化符号意义,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带着新的认知走出教室,这是她这节课的初衷。她还感叹平日知识积累与课程研修的重要性,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课堂语言和艺术素养还有欠缺,“道阻路长,行则将至”需要对多元艺术门类学习与思考,才能真正在备课时做到融汇贯通。

13.jpg

孙良睿老师分享了教学设计的初心,他说,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京剧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距离有一点远,怎样让学生体会到京剧传统艺术的魅力?怎样理解京剧讲故事的方法?怎样培养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这都是我们艺术教师应该思考的。在八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简单的画画脸谱、听听唱腔,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节课例中,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在绘制脸谱、编创剧情、练习念白的过程中,同学们浸润式地体验京剧的表现语言。“不知旧物不足以言新”,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路还很长。

14.jpg

在研讨互动环节,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研讨氛围热烈。青浦区凤溪中学熊玉荣老师率先发言,他表示青浦艺术学科在教研员和艺术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在专业的共同追求下,共同进步。他表示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并充分肯定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态自然、引导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青浦区实验中学陆欢老师对周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给予肯定,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是相当不容易的,她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对孙老师导入部分的戏曲唱功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堂真正的艺术课就应该解放学生的天性,把唱、绘、演巧妙结合,使整个课堂气氛浓烈,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更彰显了孙老师的个人魅力十足。青浦区第二中学毕楚莹老师说周老师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建议在课堂练习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创意表达,孙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很强,最后的表演展示令人眼前一亮。来自初中段、高中段的艺术教师,打破了分科专业壁垒、打通了初、高中学段,在热烈而亲切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第四个议程由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兼职教研员柳斌老师进行专题点评,他表示今日的主题研修活动非常成功,对本次区学科主题研修活动中学科教研共同体西片区、东片区、中片区各位组长的辛苦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科青年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的成长表示祝贺。他说,周老师的课例有亮点有抓手,周老师在课前的前测、实地考察石库门和大量查阅资料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建议再进一步,思考学生如何在艺术课程学习中形成艺术观念的传递、艺术概念的理解。孙老师巧妙地把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这种非常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是很大的亮点,并提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和创意表达如何更具有深度学习的特征、小组分工如何完善等方面的思考。

17.jpg

在活动的最后,青浦区中学艺术学科教研员裴永飞老师对这次活动做了总结。裴老师首先肯定了在中学艺术学科教研共同体中形成的“跨校合作、跨学段合作”研修模式的良好效果和良性氛围,艺术领域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共同设计单元架构,并结合各教师专业特点进行基于教师专业本位、表征学科特征的艺术课程实施。在这样的共同体中,青年教师周老师为设计教学去实地考察、去考证,反映了青年教师善于接受建议、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教学的难得的品质与能力,经验教师孙老师为中华文化传承不甘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探索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如何在艺术课程教学之中建立通感、联觉的方法,不断扩展自己专业领域。正是艺术教师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起建立起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学习共同体,在艺术课程的执行中、在艺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学相长,才让我们的艺术学科领域课程显得这么充满魅力和吸引力。

此次区域主题研修活动,立足艺术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创新”与“精进”,探索教研共同体“跨校合作、跨学段合作”研修的运行模式,引领艺术教师关注艺术领域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艺术领域课程深度学习的引导,具有积极的作用。

 

撰稿:复旦五浦汇实验中学 周娟

审稿:青教院 裴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