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2022年克、沪两地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2022-04-13
2022年4月7日,以“聚焦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为主题的克、沪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隆重举行。全市各区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上海援克教研员张杨旭老师的主持下,本次活动拉开了帷幕。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克拉玛依市和上海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两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教学内容为《初识算法》和《数据可视化》,接着是两地优秀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分享,最后由两地专家分别进行点评。
第一部分:两地线上观课
克拉玛依地区由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曹小艳老师带来课程《初识算法》,以冬奥会无人餐厅报道视频引入,了解算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算法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描述方法步骤,并且在描述的同时理解算法的概念。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生活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究的过程中设计算法,培养运用算法思维的习惯。
上海市青浦区瀚文小学冯紫婷老师的《数据可视化》一课,学生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观点,在活动的过程中合理选择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感受数据可视化的一般过程。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初步感受用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根据数据呈现需求,分析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式,培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第二部分:两地线上案例分享
两地线上案例分享部分分别由克拉玛依市第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赵文思和上海市青浦区赵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陆费娜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案例剖析。赵文思老师分享初始算法这节课背后的教研经历,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从重视算法的细节转移到重视算法的思维这一方面。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学科融合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各学科去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当算法从信息技术领域进入到教育领域,需要我们从算法思维的角度去探索与挖掘其教育价值并通过课程教学来得以实现。然陆费娜老师分享数据可视化这节课的设计与思考。各个环节设计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并将这个过程内化成为深入学习的驱动力。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通过问题去学习了解这个世界。用数据的眼光看冬奥,贴近生活的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不断的体验解决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
主持人上海援克教研员张杨旭老师对两节课做了梳理,第一节课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提供了思维的支架。学生在这种思维思维冲撞的时候,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算法的理解是更深的。第二节课处处体现了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做哪个选择,启发学生思考。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张瑛老师对两节课也进行了点评,第一节课算法的概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可执行性。第二节课设计时基于个性化的数据,设计很多问题可供学生选择。
通过此次两地教研活动,老师们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与升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次活动既促进了两地信息技术教师在交流中吸收、在吸收中借鉴,在借鉴中成长,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改革建设新局面!
撰稿:青教院 张杨旭
审稿:青教院 周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