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研习新课标 探索新方法 ——青浦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研讨活动 2024-04-23

2024年4月18日下午,“研习新课标 探索新方法” 青浦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研讨活动在思源小学举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杨爱军老师主持,区内学科教师代表40多人出席本次专题研讨活动。


课堂展示  践行新课标

思源小学数学王科迪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复习课,通过数学连环画讲故事的方式,分享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的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能力;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三位数的加减法内容,进一步理解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思源小学数学马子涵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三位数的加减法》应用复习课,通过让小朋友们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用连环画讲故事的方式,掌握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连环画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理解他人数学连环画中的数学信息和关系,学会数学的表达与交流,逐步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


课后探讨 以研促教

教堂展示后,在研讨会上,思源小学李娜老师汇报了二年级第四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单元设计,李娜老师对该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明确了单元教学的目标,概括了该单元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制定了多维度的单元评价指标,设计了新颖的单元评价习题。

图7.jpg

课堂教学说课中,王科迪老师对自己执教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说课,详细了说明了各个环节的设置意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节课在课堂实施中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教学疑问。马子涵老师讲述了四个小组作品的不同知识侧重点以及解决问题步骤的梳理过程,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困惑。

在研讨会上,大家积极交流,相互学习。研讨活动分析了两次课堂教学上的优缺点。首先,王科迪老师采用了连环画这一新颖的方式,同时兼具知识的完整性,内容丰富,但是在教学点评环节的处理上需要优化。马子涵老师的连环画情境丰富多样,但是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数据的合理性方面需要加以进一步指导。

 

专家引领 专业指导

教研员杨爱军老师首先肯定在李老师的单元分析下,两位授课老师的课是一次新的尝试,用连环画分享的单元复习形式丰富了数学复习课的路径,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发展。杨老师同时指出,要让学生熟悉并能利用这种复习方式,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给孩子提供实际场景、关注孩子的美术功底,并在单元的复习时将知识要点梳理清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真正践行新方法,教师可以先从一小知识点、一单元进行尝试,并且对于低段孩子而言,老师要有持续的引导与指导。

最后,教研员杨爱军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重视知识的结构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尝试使用连环画这一新形式时,需要熟悉整个单元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二)突显思维的直观性,对于低年龄段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教师应尽量创设直观的学习条件,促进知识理解。(三)关注语言的简洁性,数学学科是一门语言简洁的学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用孩子听的懂的语言进行表达。(四)重视评价的多样性,多让让孩子来评价并通过引导,使孩子的评价更有方向性。

图10.JPG

数学连环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方式,需要各位老师在平时的单元教学和课堂中不断渗透,不断尝试,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图画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撰稿:思源小学 王科迪、马子涵、李娜

审核:教师进修学院 杨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