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新课标 探索新方法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与教学研修中心举办小学跨学科主题研修活动 2024-04-30
2024年4月28日下午,博文学校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教研活动:研习新课标,探索新方法——青浦区小学跨学科主题研修活动。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杨爱军和林源老师、区小学自然教研员张敏老师以及全区部分小学四年级数学、自然教师,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杨爱军老师主持,分为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以及专家点评三个主要环节。
活动伊始,由博文学校数学兼自然老师杨思聪老师执教“废弃物只有害而无用吗?——‘折线统计图’单元主题活动”的展示课。课堂分为谈话引入、展示交流、拓展提升以及全课总结等四个环节。经过一周关于“废弃物”的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们已经能熟练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分析、呈现“废弃物”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推断决策。因此,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展示、侃侃而谈。在精彩的生生交互中,杨老师适时地追问、转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折线统计图”和“废弃物”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堂以真实情境为引导,以学生为探究主体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课。
接着,以单元小剧场的形式进行了“废弃物只有害而无用吗?——‘折
线统计图’单元主题活动”的单元分析、前几课时的核心内容的学生剧场演绎以及展示课设计说明。
杨思聪老师从主题单元教学任务分析和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对本次活动单元进行了纲举目张的阐述:先厘清主干学科和主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再合理规划本主题单元课时与内容。
学生们则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硕硕。他们活泼、生动地讲述了启动课和3节学习课的主要学习收获,向老师们清晰地展示了本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思路。
随后进入交流研讨环节,庆华小学数学老师朱恬佳和实验小学自然老师何蔚然分别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本次课堂设计与实施对两节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两位老师均表示本节课充分融合了两个学科的知识,实现了学用合一的课堂,培育了综合素养。其他老师也各抒己见,围绕研讨主题和课堂实践交流了自己的收获、困惑和建议。
在专家点评环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林源对本次活动予以肯定,他表示今天的课堂做到了三个融合:基于学情与校情的有机融合、基于数学与自然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以及传统课堂形态与开放式课堂形态的适切融合。有效实现了多维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目标。并建议基于核心知识,充分交流,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区小学自然教研员张敏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杨思聪作为一名兼职自然老师的表现。其次,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突破学习时空,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充分学习和运用学科知识,渗透积极的学习态度,培育综合素养。并希望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的启发,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可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最后,由区小学教研员杨爱军就本次主题活动做总结并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给予三点建议:基于多维分析确定活动主题、基于学科融合制定活动目标以及基于问题驱动设计活动任务。
本次研讨活动为老师们“研习新课堂,探索新方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实施路径,供老师们借鉴和使用,也加深了老师们对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了解,明晰了开展的路径和流程。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本区小学多学科教师将会把课程理念不断转化为自己的思考与课堂行动,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撰稿:博文学校 石羽洁
审核:杨爱军 林源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