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展示活动顺利举行 2024-06-11
2024年6月6日下午,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展示活动在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承办,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幼教师部副部长沈慧丽、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青浦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筱琳、小学段负责人高跃永、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中心副主任周根妹、上海市毓秀学校校长周秀芳、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长陈文芳,和受邀参加活动的嘉宾以及来自全市各区的小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代表2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秦宛雨、上海市青浦区尚鸿小学葛鸿达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
本次活动由教学观摩、校长致辞、论坛交流、专家点评等部分组成,采用课堂展示、专题交流等方式,分享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团队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从核心问题出发设计任务群,落实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的活动策略。
一、教学观摩
本次教学观摩展示的三堂课分别是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尤诗意执教的一年级“比较轻重”,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王立威执教的二年级“多种多样的纤维”和上海市毓秀学校张如怡执教的三年级“测试、改进风力起重机模型”。
“比较轻重”一课,通过创设“如何挑选甘蔗和椰子”这一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比一比纸盒的轻重”为探究任务,指导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尝试用手掂初步感知物体有轻有重;随后,由古代天平引入动手制作简易工具,进一步比较物体的轻重,加深物体有轻有重的认识;最后,拓展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称重工具,进一步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帮助。
“多种多样的纤维”一课,紧扣“小青椒裁缝铺”的主题情境,通过运用工具对面料进行拆解,借助数字化教学系统实时记录,以直观的方式了解面料是由线编织而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拆解织线,揭示线构成的真相;接着,借助科学阅读和亲自提取纤维,进一步增强对材料的感知与理解。最后,通过观看影音资料,了解关于丝织品的考古发现和人类在衣料纤维领域的重大突破,提升民族自豪感,体会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测试、改进风力起重机模型”一课,通过回顾工程活动开展情况和工程项目评价标准,测试风力起重机模型的尺寸及工作状态,引发学生思考模型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然后,讨论并修改风力起重机模型设计方案,根据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修改作品存在问题的部分;最后,借助数字化实验系统和教学系统进行模型的第二次检验,根据工程项目的评价标准及“工程日志”进行小组评价,完成作品的迭代制作。
二、校长致辞
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校长徐剑兰致欢迎辞。她以“做实学科项目研究,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为主题,从“工作方向”“项目框架”“项目实施”和“实施成效”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项目化研究中的想法和做法。学校遵循“身心健、品行正、基础实、乐思考、爱生活”的育人目标,构建由“阅读、科创、生活、传习、行走、逐梦”六个板块组成的课程框架,形成依托“快乐6+1”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资源支持及展示途径。
三、论坛交流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张敏、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杨诗意、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赵一沛和上海市青浦佳禾小学朱磊进行论坛交流。
教研员张敏老师以“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目标导向下的学生科学活动设计”为题,结合新教材的编制分享了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在“双新推进”中的探索实践。张老师从新教材解读入手,结合本区教学实践和经验,指出要“让学习在问题情境中真实发生”“让学习在方法引导中真实发生”“让学习在工程思维中真实发生”。
青浦豫英小学杨诗意老师、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赵一沛老师、青浦佳禾小学朱磊老师分别对这三节课进行了说课交流。杨老师用“工具:让测量更精准——以《比较轻重》一课为例”,教师如何带着学生从利用感官入手到自制简易工具、改进和使用工具的过程,渗透了沿着古人的足迹探索技术发展的历程。赵老师用“方法导引,助力探究实践——以《多种多样的纤维》一课为例”,讲述了从拆到解,从阅到思,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思路。朱老师用“问题引领深思考 任务驱动真学习——以《测试、改进风力起重机模型》一课为例”,叙述了在数字助力和任务驱动下,技术与工程教学取得的活动增效。
四、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董蓝蔓、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沈玉婷、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张育民共同参加。几位专家对三堂课作出了高度评价,赞扬了几位老师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工程设计的流程这块也相当规范,并且教学方式多样,课堂收放自如,这是青浦团队教研的成果。专家指出:好的课应当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和归宿的,要成为好的科学老师,要善于学习,随时保持好状态。
五、总结讲话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赵伟新老师作活动总结,肯定了青浦区小学自然教研团队“双新推进”的有效做法。赵老师称三位老师呈现了三节非常有活力的课,课堂跟主题非常贴近,与真实世界相连,突出了学科实践和工程思维,利用了数字化手段能让操作可视化,体现了教学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融合。赵老师用六个“10年里”,回顾了“目标导向下的学生课堂活动设计”学科主题教研的历程,凸显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科学课堂的品质。他指出:科学教师要主动与校外建立更多的关联;科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能固守于之前的经验;科学教师要始终探索在前,积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是青浦区小学自然教研团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活动,以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缩影。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未来将进一步凸显学生立场,让孩子们的科学学习在更多的真实情境中发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撰稿|豫英小学 秦维 崧文小学 秦宛雨
审核|教师进修学院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