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解决,优化单元实施——青浦区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研讨活动在东湖中学举行 2024-12-02
2024年11月28日下午,以“聚焦问题解决,优化单元实施”为主题的青浦区高中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在上海市青浦区东湖中学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成员有嘉定区嘉定教育学院杨曙光老师,嘉定一中袁志弘老师,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信息科技教研员章庆老师以及青浦区各高中信息科技老师,本次活动共由教学实践、说课评课、专家点评、活动总结四个部分组成,活动由东湖中学许丹虹老师主持。
教学实践
东湖中学侯赛歌老师执教《我要上车吗?——分支结构的python实现》一课,侯老师紧扣教材中分支结构的算法实现这一内容,联系学生真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GenAI和三个助手工具支撑下开展教学,在 “我要上车吗?”活动环节,利用GenAI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生成的助手辅助学生学习新知,在 “我真的要上车吗?”教学环节借助“三个助手”平台完成算法设计并编程实现,课的结束部分,侯老师以“如何编程实现分支结构的嵌套?“作为课的结尾,为学生留下思考和继续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活动,任务设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单、双、多分支结构的python实现。
说课评课
侯赛歌老师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本节课。她在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介绍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指出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双分支和多分支结构的python实现,并且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及对应的设计意图进行了介绍。
在点评环节,各校信息科技老师结合自身使用人工智能和“三个助手”平台的体会,提出了他们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如何编程解决“我真的要上车吗?”,侯赛歌老师让学生在“三个助手”平台完善流程图后编写程序这一处理方式是可行的。本节课中学生生成了很多东西,如果执教老师能够将学生自己设计的算法等展示出来,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课堂氛围。本节课如果能够增加应用分支结构解决综合问题的练习,强调分支语句的内在逻辑,让学生在综合问题解决中再次回顾所学知识,学生会更好地掌握分支结构的使用。
专家点评
嘉定区嘉定教育学院杨老师从五个角度出发,对本节课和本次教研活动做出了点评。首先,在深度方面,本节课探索了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教学实践的方式。其次,在新度方面,本节课引入了人工智能和“三个助手”平台等新颖元素。再次,在精度方面,课堂整体环节的把控、知识的铺垫及递进等展现了较高的精度。然后,在效度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达成度。最后,在诚度方面,各校信息科技老师就本节课给出了宝贵的、真诚的建议。
嘉定一中袁志弘老师指出,信息科技学科不能局限于教学已有的定势,要激发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兴趣,带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之后,她分享了自己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提出应该教会学生应用信息科技学科逻辑展开对人工智能的精准提问。同时,她认为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常识性、知识性的错误,因而不能依赖人工智能,教师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活动总结
活动的最后,教研员章庆老师对与会专家们的指导和东湖中学教研组的精彩展示表示感谢,他用新学校、新老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朋友总结本次活动,并指出教师应通过观察、选择、践行、迭代等环节上好一节课。他提出,青浦区要继续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收集、思考、分析单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教学、学科两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实践回答发现的问题。最后章老师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勉励青浦区高中信息科技教师做行动主义者,通过不断的亲身实践来优化教学。
撰稿:东湖中学 许丹宏
审核:区教育学院 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