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关注素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4-12-11
2024年12月9日下午,由青浦区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修中心,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承办的“优化活动 促进理解 关注素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在青教院附小顺利举行。参加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有青浦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专家杨爱军老师和郁颖老师,青浦区小学数学学科青年学习班学员及导师,共计50余人。
课堂教学展示
全体与会教师观摩了青教院附小孙怡倩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平年与闰年》一课。课堂中,孙老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完整的数据收集过程;学生通过查询、推理、计算等活动,不仅发现了平年与闰年出现的规律,更是结合天文学的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了平年与闰年规律形成的原因。整节课,孙老师巧妙运用三个助手、希沃白板、Excel、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化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在重难点环节助力学生理解和掌握。
单元教学分析
结束观摩后,青教院附小诸怡老师就《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单元教学规划从单元教学任务分析和单元教学实施计划两个方面进行分享。诸老师从单元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单元课时安排、单元教学建议和单元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对年月日整个单元进行了系统梳理,体现了单元结构化的教学思想。诸老师的汇报凸显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赋能,单元整体设计,活动设计体现了序列性、结构性,给参会教师们带去了很多可借鉴的具体做法以及深刻的启发。
主题研讨
随后,孙怡倩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对所执教的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说明和课后反思。
青年班学员代表崧泽学校的凌佳辉老师和博文学校的石羽洁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凌佳辉老师从五方面高度评价了孙老师的课堂。1.利用三个助手,实现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无法达成的数据收集、整理的效果;2.巧用日常设备中的,助力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分析;3.视频、动画的直观演示,辅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想象;4.利用Excel替代原本繁杂的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平年闰年出现规律的原理的探究;5.利用三个助手获取学生练习的实时数据,及时跟进反馈。
石羽洁老师认为孙老师课堂利用希沃白板、三个助手互动平台、视频资源等多种信息化技术,丰富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同时,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和思考,发展了推理意识。同时石老师也建议,可以尝试从历法规定、天文现象以及数学层面这三方着手,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专家引领
导师孙益新老师对孙老师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能够基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勇于探索在课堂上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微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作出了肯定。孙益新老师认为孙老师在课堂上,设计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和归纳等过程,不仅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让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实际体验,促使他们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关键的数学原理,建立判断平年闰年的数学模型,发展模型意识。
最后,教研员杨爱军老师对此次活动作了总结讲话。杨老师希望与会老师能够以本次《平年与闰年》的课堂实施为契机,会后从创设问题情景,实现跨学科融合;利用技术赋能,促进学生理解;利用化零为整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思维等不同的角度切入,深入思考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联,并能尝试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同时,杨老师也提出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青年班学员要利用好学习平台的资源,做好“一学”、“二研”、“三实践”。1.学习优秀的活动设计、优秀的命题设计,以及如何将学科知识和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切入点。2.研究不同课型、不同主题下,是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助力课堂。3.结合学情,勇于进行课堂实践。
通过本次活动,广大教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也更加明晰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撰稿:青教院附小 孙怡倩
审核:教育学院 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