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情境•结构•互动”高三教学展示活动暨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启动仪式 2025-10-11
10月9日,“主旨•情境•结构•互动”高三教学展示活动暨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启动仪式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上外云间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晓兵老师,青浦区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学科基地主持人陈骥老师,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学科基地副主持人沈清波老师,以及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成员们。
观课·鉴往知来
活动首先由朱家角中学连佳静老师执教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16—20世纪中西发展为例》。本堂课聚焦“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两大核心素养的落实,围绕“中西发展大分流”这一核心主线,引导学生从宏观历史视野中理解文明演进与时代变迁。课堂内容以16至20世纪为时间跨度,系统梳理了西方工业革命与全球扩张的崛起路径,以及中国从传统社会逐渐沉沦到最终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历程。通过对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的综合运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

论道·阐释精微
随后,连佳静老师基于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探索,围绕“主旨、情境、结构、互动”,进行《“主旨•情境•结构•互动”:“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16—20世纪中西发展为例》的微报告。连老师指出:“主旨”应当聚焦核心素养,明确价值立意;“情境”重在呈现史料,构建历史探究场景;“结构”可通过时空轴与唯物史观双线交织,由表及里探讨现象背后的根源与本质;“互动”应立足于选材设问,实现思维进阶。而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知识,更要掌握方法,深化认识,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认同。

共话·思想交锋
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中,与会教师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大家普遍认为,本课在内容整合、素养渗透与价值引导方面印象深刻。尤其在“双线时间轴的构建”、“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示范性。多位老师表示“双线时间轴的构建”兼具基础性与探究性,既保证了学生对史实脉络的掌握,又通过中西事件的对比联系,引发对历史发展异同的深层思考。在唯物史观的渗透方面,教师没有生硬地灌输概念,而是将其转化为“为什么分流”这一核心问题,并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组具体分析路径,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象的历史事件相联系,实现理论思维的渗透与内化。

启航·薪火相传
随后,由区历史教研员陈骥老师介绍了基地项目,即《结构化视野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史料研习法的实践研究》。该项目旨在破解当前高三历史复习中知识碎片化与素养培养难的困境。项目以结构化思维为核心,构建“时空轴—概念网—问题链”三维框架,开发“三阶四维”史料研习工具包与结构化评价体系,推动复习教学从记忆训练转向思维深化。通过“虚拟策展人”等创新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历史解释,提升高考材料题与开放性试题应对能力。该实践将为素养导向的复习教学改革提供新范式,成果将形成资源库并辐射区域,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引领·点石成金
接下来的议程为专家指导。由上外云间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晓兵老师作了高屋建瓴的发言。首先就连老师的本堂课予以点评,刘老师认为,本节课成功实践了“深度教研与融通教学”的理念。课堂以“16-20世纪中西发展”为大概念进行结构统整,外显的是清晰的双线时间轴,内化的则是严谨的历史逻辑。同时也进一步建议,本课在“向外勾连”世界历史的同时,也可更“向内挖掘”中国历史的独特路径与内在动力。
对于高三教学的建议,刘老师也指出:高三的历史课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史料+问题”中展开深度探究,实现从“解构”史实到“重构”认知的飞跃。这不仅是知识结构的建构,更是学生思维结构的建构,体现了站在学生立场看问题的教学转向。在学科素养上,刘老师探讨了“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的契合之处,并指出了“时空观念的高维度就是唯物史观”的独到见地。

总结·淬炼升华
区历史教研员陈骥老师指出: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为高三历史专题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体现了我区历史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并充分肯定本次活动的圆满成果,对上述教学观摩、微报告、教学研讨等环节,各位与会老师的各抒己见与集体智慧高度认可。
新程·继往开来
最后,现场举行了“青浦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启动仪式。该基地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集教学研究、资源共建与专业成长于一体的平台,通过系统化研修,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深度落实,助力我区历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