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精研新教材,赋能新课堂——青浦区六年级数学新教材单元解析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2025-10-22

1017日晚,青浦区初中数学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组织了新教材单元解析线上研讨活动。活动特邀市教研员刘达老师进行全程指导,聚焦“比与比例”和“可能性与统计图表”两个单元,开展了深度解析与互动研讨。活动由区教研员李雪峰、张佳生老师共同主持,单元研究团队、数学学科基地全体核心组成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中数学教研组共同参与。

本次研讨采用“团队分模块说课+专家即时点评”的模式,对单元内容、育人价值、目标设定、活动设计、例题习题等进行剖析。

图1.png

一、“比与比例”单元:团队协作,深化单元教学内涵

“比与比例”单元研究团队的五位老师依次进行了分享。华新中学付丽娜老师首先进行了单元内容解析。她系统对比了新旧课标与教材的差异,指出新教材在概念定义、内容结构与课时规划上进行了多处优化,并构建了“会观察—会思考—会运用”的教学逻辑链。

颜安中学袁立红老师分享了单元核心内容与方法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她提出,本单元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模型观念的绝佳载体,并通过多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实现素养的落地。

毓秀学校刘舟娟老师就单元教学目标设定阐述了思路。她从学情分析出发,详细解读了如何依据课标要求制定出层次清晰、可测可评的单元目标,并进行了初步的课时规划。

东方中学王慧萍老师聚焦于单元活动设计。她分析了新教材在活动主题、形式与目标上的变化,并重点分享了“牛肉销售问题”等七个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过程,强调了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上政附中崧淀中学孙凯老师对例题与习题进行了研究。他通过数据对比和个案分析,揭示了新教材“削枝强干、提质减负”的设计意图,并提出了习题分层使用、多题归一的教学建议。


二、“可能性与统计图表”单元:聚焦数据,培育统计观念

“可能性与统计图表”单元研讨中,五位团队成员依次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实验中学钱海燕老师进行了单元概述,重点解读了新课标将此单元明确置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学习主题之下的深刻用意,并梳理了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与处理上的显著变化。

青浦区思源中学王昉辉老师深入挖掘了本单元的育人价值。他剖析了概率部分的“随机”思想与统计部分的“全过程”实践,阐述了如何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应用意识乃至决策与创新能力。

青浦一中王丽丽老师阐述单元目标设定。她围绕“可能性”与“统计”两大核心内容,设定了涵盖概念理解、技能掌握到素养形成的多层次目标,并尝试将单元目标分解到具体课时。

凤溪中学杜杰红老师分享了单元活动设计。她规划了五个贯穿单元的教学活动,并以“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并理解其应用价值。

博文学校徐慧老师聚焦于例题研究与单元作业设计。她选取了新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个案分析,并展示了一项跨课时的“校园活动参与现状调查”项目化作业案例,体现了引导学生全程体验统计实践的探索。

三、专家高位引领,为教研实践精准导航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专家刘老师对两个团队十位老师的分享均给予了即时、精准的点评与指导。他高度肯定了老师们的深入研究,同时提出了关键性的改进意见。

刘老师强调,团队研究需保持高度统一与逻辑自洽。他指出,从内容解析、目标设定到活动设计,应形成一条清晰的、环环相扣的逻辑链,确保上位理念能有效指导下位实践。

在内容挖掘上,他建议要“观点具体,案例扎实”。避免使用过于宏大和抽象的表述,鼓励教师从教材中提炼朴素、可操作的教学观点,并用鲜活的实例加以佐证,使育人价值的分析真正落地。

针对教学实践,他反复强调“真实性”与“匹配度”。要求所有活动设计与目标表述必须紧扣教材、实事求是,特别是对于“数据观念”的培养,应通过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实现从“数据意识”到“数据观念”的升华。

四、凝聚共识展望未来,持续打磨优质资源

历时近三个小时的研讨,内容充实,互动热烈。刘达老师以其高位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研究团队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专家的点评切中肯綮,解开了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为后续的教学实践与资源打磨指明了方向。

活动最后,区教研员李雪峰、张佳生老师进行总结,对刘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要求各研究团队认真消化、落实专家意见,进一步整合与打磨研究成果。他们表示,后续将组织线下专题研讨,持续优化本区的新教材教学资源,力争为全市的新教材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供高质量、可借鉴的区域智慧与实践范例。 

供稿:上师大附中 陈吴凡

审核:教育学院 张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