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2019年小学 “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1-05-21

f6e05c11f4e34a3ee7cd39a39414706a.png

5月20日下午,区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院召开青浦区2019年小学 “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工作推进会。青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冷彩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姜虹,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质量监测部主任汪茂华出席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教育局相关科室和条线负责人、进修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研员、各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

冷彩花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与背景问卷相结合的评价,追求的是学业质量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的是基于数据的分析、诊断与改进。

以“绿标”评价为引领,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要厘清认识,统一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生活态度,是科学提升学业质量的必然路径。小学阶段采用等第制评价,除了强调基于标准的学科评价外,还强调多维度评价、强调分项呈现评价结果,强调日常观察和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绿标”诊断为突破,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一要闭环管理。用闭环的思维,发现存在的问题,设计改进环节,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持续改进工作。在做强每个管理环节的同时,又形成环环相扣、有效协同的机制。二要张弛有度。要正视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学业成绩提升,也要正视过度的压力和学业成绩间是负相关的关系。学校要积极发挥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动机调动、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等对学业质量的正向作用。

以“绿标”改进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一是上下联动。区域评价研究团队与学校教学管理团队,要上下联动,形成常态化改进的工作机制和共进共荣的教育生态。要集全区之力,聚焦高阶思维课堂提问策略、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全员导师制及相应的改进行为予以研究突破。二是内外观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校内外融合观照的教育生态,有助于形成更紧密的教育合力。聚焦家校教育融合的协同机制、重点内容、薄弱环节,后续作进一步研究实践。

姜虹院长要求区级业务指导部门和各基层学校要在“绿标”改进过程中关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提高常态课教学质效作为区校两级绿标改进常抓不懈的突破口;二是要把作业研究作为区校两级教研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三是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四是改进考试、考查、命题,通过评价改革引导课堂增质、作业减量。

汪茂华主任就青浦区2019年小学“绿色指标”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导,呈现了青浦区“绿色指标”评价的数据结果,肯定了好的方面,诊断了相关数据指向的关键问题,并就学生学业水平达标、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校外补课等指数内涵和背后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精准指导,引人深思。

徐泾第一小学、徐泾第二小学、东门小学、颜安小学以及进修学院研修中心和教育局德育科分别就本单位、本部门的绿标测试结果分析和改进报告进行了交流,基于数据呈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

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牛鼻子”。此次“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分析和改进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改进方向,为后续精准实施改进方案奠定了扎实基础。“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也将在引导各学校各部门树立正确的学业质量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