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智慧耕耘 2015-05-18
在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一、用心建设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为了让生源来自五湖四海的班级实现文化融合,让学生在团结向上的集体中快乐成长,作为班主任的她总是用心地工作着。
用家访拉近距离。她喜欢用家访的形式,了解班中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她们学校,家访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很多家庭找不到准确住址,有的是廉租房,有的是简易大棚,连门牌号都没有,又很分散,所以,有时家访一天也只能完成四五家,但她还是坚持,家访可以让她看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容易掌握更多孩子的信息。农村的孩子看到老师来家访,特别高兴,就这样她和学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用关爱赢得信任。有段时间,
用真心形成合力。小辰同学,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父亲因工作关系独自租住在外,对孩子漠不关心,小辰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性格变得孤僻,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为了真心帮助孩子,
用责任管理班级。责任是班级凝聚力的基础。开学初,她会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创编班歌,一起设置管理小岗位,参与班级劳动等,用目标引领班级前进,用行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小欣同学是她们班的“安全节能员”,主动要求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掉投影设备,关好门窗等,小欣同学工作细致到位,确保了教室的安全,每次的“安全节能”检查她们班总能保持满分,为此,她还在班会课上重点介绍了她的事迹,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责任教育到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被逐渐调动起来,班级管理慢慢走向了自动化。正因为班级管理分工合作、责任到位,所以她带的班级经常荣登“文明班”评比的榜首,也曾多次摘得区“红旗中队”、校“优秀中队”、校“红十字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全面发展
农村的孩子非常朴实,有些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出去增长阅历、锻炼能力。组织多彩的活动,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成长,成了她做班主任的工作特色。
“快乐双休日”。农村的孩子参加艺术类培训班的机会很少,为了让学生度过有意义的双休日,她们班级策划了“快乐双休日”小队实践探究活动,活动有:去农田认识和观察庄稼的生长,跟家长一起去种种蔬菜瓜果、去收集植物的种子进行美术制作,去家附近的小河钓鱼、学奶奶编制衣服等,有一支小队别出心裁想出来去抓虫子,农村里虫子种类很多,有些虫子都叫不出名字,于是她让孩子们把抓到的虫子用瓶子装起来带到教室,这下,班级热闹开了,为探究虫子的特点和名称,大家一起行动,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科普丛书,有的去问长辈,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她还亲自到上海野生昆虫馆采集虫子的信息,还买回来许多虫子的标本,回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在这一特色活动中不仅接受了科普教育,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普通话大比拼”。学校有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许多转过来的学生乡音很重,为了让他们说好普通话,作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联络员的她想了很多办法,如:手拉手结对子,让普通话标准的同学教他们学拼音,纠正错误的发音;她找来了许多有趣的绕口令,印发给学生练习,每节课课前两分钟进行展示;班队课上组织听录音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课后,开展“学好普通话,轮当推普员”活动。学生们在一系列大比拼活动中获益,有的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演讲比赛,有的代表学校去妇代会献词、有的被推选主持六一主题集会、有的被选中参加学校红领巾导游社等。班级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受益。
“才艺达人秀”。周三下午是快乐半日活动时间,也是她们班级的“才艺达人秀”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才艺,她利用课余和学生们一起学唱流行歌曲、学跳集体舞、排演生活小品、练硬笔书法、踢毽子打篮球、做游戏……学生们在一个个活动中脱颖而出:杨嘉贤和苏博同学成了校篮球队的主力,2012年代表青浦区参加市小学生篮球赛,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季舒晴、王诸怡和丁璇琪参加市集体舞大赛获得了一等奖;杨芳获得区写字比赛二等奖;陈杰获得镇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 2013年在校市级少先队课题结题论证会上成功展示了她们班级的班队活动《我有一个美丽梦》,王星老师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确定了班队课主题,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赞誉——你们农村的孩子也很不错。学生们在活动中成长了,是学生的成长成就了班主任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