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体系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修活动顺利举行 2019-12-11

微信图片_20200119155034.jpg

12月10日下午,青浦区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体系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法治教育)专题研修活动在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举行。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研究院(筹)党支部书记宗爱东,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李泽,复旦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涂云新,“课程育人一体化建设”项目结对高校的相关领导,区教育局工作党委书记孙卫、局长程卫国、副局长王海青、基教科负责人张臻,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姜虹、各中心主任及相关学科教研员,各中小学校长、书记、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体教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长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孙卫书记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向出席活动的嘉宾和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向支持本次活动的各学校、机构和单位表示诚挚感谢,并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慰问。

他指出,加快建设上海之门,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思政课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如何把握改革契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也是挑战。他也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王海青副局长主持青浦区高校、高中“课程育人一体化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姜虹院长主持青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法治教育)专题研修活动。

李泽博士认为展示课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内容主题上符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还能涉及到一些法律的本质性的知识,尤其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她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分别对三堂展示课和课例报告提出了一些细节的补充和改进建议。

宗爱东博士称赞了青浦课程育人一体化的布局规划,他表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行政支撑、教师个人努力,以及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热爱。思政课教师需要深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一重要文件,也需要了解青少年儿童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全面的发展规律。

周增为主任对三节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课程育人一体化最终是人的一体化。法治教学的本质,是树立信仰,归根到底要实现人的变化。因此,思政课堂最终还是要回归人的内在。

程卫国局长作讲话。他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他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加强一体化建设,要打通学段之间的障碍,正确处理各阶段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关系,建立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合、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础。二要聚焦内涵建设,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要启动全员培训,探索一体化设计培训内容、路径、评价体系和教研制度等;要以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导向,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课程协同育人方面: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各学科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要加强责任落实,推动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格局。下阶段,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创新实践上下功夫。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攻坚行动,突出启发式、体验式、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在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的课堂里立德铸魂。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要发挥党组织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以主人翁的态度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育人合力。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要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力育人保障机制,注重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注重校内校外资源联系互动,高质量推进 “三全育人”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