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 | 程卫国:全面构建一体化“立德”体系 全力培育新时代“上善”好少年 2022-12-16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我们教育人持续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浦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正从“上海之源”走向“上海之门”。作为两大国家战略齐聚之地,确立了“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发展愿景。青浦始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奋力前行,被誉为教改常青树的“青浦实验”坚守了45年,为世界贡献了数学教育的中国方案。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等精神,立足区域发展需要,制定了《青浦区新时代“上善”立德专项行动计划》,从多维度、深层次全面构建一体化立德体系出发,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全力打响了“上善”品牌。
一、一体化立德的理性认识:树立“上善”育人新理念
一是牢牢把握一体化立德的时代要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了全面阐释。“一体化立德”需要我们全面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精髓,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育人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系支撑。构建区域一体化立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兼顾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如: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与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关系;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关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关注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思政课程守正创新与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关系;师德垂范育人无痕与研修赋能专业发展的关系;课堂教学启智润心与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的关系;学校教育前瞻导引与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关系。
二是系统谋划一体化立德的实施架构。全面构建区域一体化德育体系,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建立德育要素融通一体、学段衔接一体、各方协同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我们以培育新时代“上善”学子为目标,充分挖掘“上善”文化的育人价值与核心内涵,整体构建“上善”育人体系,持续推进“上善”立德行动,努力使“上善”育人品牌更显亮彩
二、一体化立德的系统实践:建设 “上善”育人新样态
(一)立足全面,架构“上善”育人目标体系
“上善若水”,水的性格特征和六千年的崧泽文化传承,孕育了青浦别具一格的从善、向善、扬善的人文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上善”文化,为培育新时代“上善”好少年注入了源头活水。
我们将弘扬上善文化、培育上善品格,作为一体化“立德”行动的重要抓手,全面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上海精神、上善品格的新时代上善好少年,形成了一体化“立德”行动的区域育人目标内容框架。
(二)赓续文脉,统整“上善”育人资源体系
1.“四大文化”构成“上善”育人的文化基因
在青浦,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青龙古镇等悠久历史积淀了起源文化的深厚底蕴;朱家角、练塘、金泽等水乡古镇演绎着江南文化的诗意典范;一代伟人陈云等革命先驱擦亮了青浦红色文化的精神底色;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和面向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枢纽文化的时代表达。独具特色的“上善”文化,彰显了世世代代青浦人民“敢为人先、包容谦和、唯实求真、开放创新”的血脉基因,彰显了立德铸魂的价值追求。
2.“四阶圈层”丰富“上善”育人的生命体验
统整各类综合实践基地,打造“上善”育人图谱,聚焦“上善”四大文化的“行知青浦”实践体系,与“行通长三角”、“行懂中国”、“行走天下”共同组成了“四阶圈层”、“上善”研学实践体系。
(三)铸魂提质,建设“上善”育人课程体系
1.做强思政教学创新性实践
制定并实施《青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推动区内高中与高校结对共建“课程育人一体化项目”。在全市首创领导干部和优质高校参与的“上善思政大讲堂”;走出校园,走进场馆,成功打造一批“行走的思政课”;持续做优 “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思政教学实践课。
2.做优学科育人区本化实施
推动以五育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持续打造课程育人典型课例资源库,每年征集“中国系列”、“学科德育”优秀课例100节,彰显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应有之义。
3.做实“上善”系列特色化课程
以浸润“上善”精神为主旨,开发“上善实践营”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织实施由“四大系列”、“四阶圈层”构成的中小学纵向衔接、课内外横向贯通、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推出一套由78个经典方案构成的“上善”社会实践指南,优化全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序列课程。
(四)德能并进,优化“上善”育人队伍体系
1.全面提升师德师风与教师育德能力
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以为师,志行以树人”为主题强化全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区校协同推进“行动教育”范式下研修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强化研修赋能。持续落实“全员导师制”,不断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2.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研修,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实行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与复旦、交大等高校探索合作培养机制。建立吸纳思政课教师进入后备干部库管理制度。
3.持续推动德育骨干队伍集群化发展
孵育并举,落实全结构分层分类德育骨干培养方略。依托全国、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和学科研修基地,以春晖奖、新竹奖、青藤奖、育人楷模评选等为抓手,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五)协奏共鸣,构建“上善”育人支持体系
1.着力打造学生心理发展辅导“心育网”
由心理中心牵头,建立融宣传普及、热线咨询、预防干预等于一体的“心育网”。联合多部门成立“医教结合”实践基地、“心语工作室”,成立面向“青吴嘉”三地的“增爱·青浦”家庭心理辅导研修基地等平台,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系统建设。
2.着力打造家庭教育研究指导“服务链”
由家教中心牵头,构建起融理念传播、方法指导、课程建设等于一体的三级指导“服务链”。全覆盖建立家长学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设“上善父母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开发系列微课程50余门。举办“青嘉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家庭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共同发展。
3.着力打造学校少年宫联盟协作“朋友圈”
由活动中心牵头,建设融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艺术熏陶、体育健身锻炼、科技创新普及等于一体的“1+19+N”学校少年宫联盟协作平台。举办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月、学校少年宫联盟巡礼等活动,持续推动全区学校少年宫建设从硬件规范向内涵提升转变。
4.着力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群”
由实践中心牵头,建设融基地创建、课程开发、队伍培训等于一体的“1+76+N”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平台,整体实施初中生272课时社会实践工作,滚动推进80课时“上善实践体验营”项目。建立“青浦区中小幼劳动教育协作联盟”,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社会考察、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
三、一体化立德的时代使命:谱写“上善”育人新篇章
新征程上,青浦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高质量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上下功夫。积极回应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对新时代“五育融合”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课内外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家校社教育目标有机统一、线上线下教育内容有机贯通,推动“五育融合”真正融入教师教学、课堂和教研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基于区域发展一体化背景,在优势资源融合统整上下功夫。立足青浦现代化综合城市升级发展定位,培养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与开放胸怀;依托“长三角德育联盟”,加强深度合作与互动交流,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教育服务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能力。
三是基于教育综改纵深推进,在机制体制融合突破上下功夫。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在决策咨询服务、合作办学探索、优秀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整合区域专业力量,共同破解教育综合改革难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展望未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创新驱动下,青浦将进一步加大“立德”行动力度、提升“树人”过程温度、增强“上善”品牌效度,追求“上善”育人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