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海宋庆龄学校 封莉容 2020-03-17

以爱传承 做缔造未来的燃灯者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海宋庆龄学校 封莉容

0724_164906_380.jpg

 

封莉容,上海宋庆龄学校校长、宋庆龄幼儿园名誉园长。她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钟爱的宋庆龄教育事业,在学前、学校和多元文化融合教育等方面创新探索、积极实践,获得社会各方广泛认可。她本人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等多项荣誉称号。

爱的教育的实践者

曾有人问封莉容,怎样理解“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她回答:“就是要把内心的爱和美好传递给每个孩子”。

于是,每一个清晨,她都会站在校园的长廊向孩子们鞠躬,道一声早上好。这个看似平凡的动作,她坚持了39年。毕业典礼上,她都要亲自双手把一份份“毕业证书”交到孩子们手中。她的每一声问候,都源于对孩子的爱;每一次鞠躬,都传递着温暖、信任和鼓励,传递着老师对学生最无私的爱。

“这种爱是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爱护”

一年冬天下大雪,这在上海是不多见的。孩子们都在上课,封莉容和老师们敏锐地感到,雪天是激发孩子们快乐天性、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大好机会。她果断决定:停下课程,让大家出去打雪仗。孩子们欢天喜地往操场上跑,学校所有教职工走出温暖的办公室,各守一岗,在操场上维护孩子们的安全。与此同时,封莉容委派后勤员工临时去买回100多双袜子,又嘱咐食堂准备好姜汤。等到孩子们尽兴归来,课桌上已经摆好热气腾腾的姜茶,老师们挨个检查大家的鞋子是否被浸湿,及时为孩子们换上干燥的袜子。事无巨细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封莉容老师认为这就是有价值的教育。

“这种爱是对员工的关心和牵挂”

封莉容坚信,爱员工,就要让学校成为员工一生依靠的地方。幼儿园规定,老师上班时间不能开手机,家人、朋友有急事,需要通过园部人员转告。她告诫每一名工作人员,对接到的每一个找员工的电话,都要加倍礼貌、热情和亲切,要让对方感觉到他要找的这个员工,是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工作。“我们把老师当天的时候,老师才会把学生当天。”——这已成为幼儿园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

“这种爱是对家长的吸引和感召”

学校的家长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从家庭之爱外延成了大爱。比如,家委会由家长组织运作,从早晨的园门口迎接,到课堂上当老师、告诉孩子生活常识,再到后勤管理、卫生安全、膳食搭配等,每天轮流派出家长全程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 

多元文化教育的探索者

在封莉容看来,缔造未来必须培养幼儿具有博大的爱心、宽阔的胸襟、活跃的思维、开拓的国际视野、文明的行为习惯。

“多元文化教育要有优秀的师资”

封莉容坚持引进蒙特梭利教育、美国ECE教育以及英国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模式,并安排中国教师轮流进入国际部工作、学习。这种不出国门的“留学”,让教师们开始在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践中,吸纳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

在平常教学和工作中,凡是需要加班加点的,凡是苦活、重活、麻烦活,封莉容总是带领党员教师身先士卒主动去做。一位外籍老师曾问封莉容:“什么是共产党员?”封莉容指着忙碌的老师们说,他们就是共产党员。让封莉容欣慰的是,在党员教师们的带动下,外籍老师中也不断涌现出爱岗敬业的模范。

“多元文化教育要有丰富的课程”

宋庆龄学校创办后,封莉容又将宋庆龄教育思想,宋庆龄幼儿园的校园文化、教育理想、教育理念带到了学校中,引领年轻团队探讨立足于中国文化,融合世界教育之长的优质基础教育。翻看校历,会被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所吸引。封莉容说:“孩子们的中国情在这一个个活动中被积淀下来,丰满起来,这也将成为他们与世界对话的基础。”

“多元文化教育要对标国际一流”

 “高中部是对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多元文化融合教育的延伸探索,这个高中部一定是有中国根的,是中国教育+国际教育,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中得到分享”,封莉容强调说,“我们希望这些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中国,有中国情怀,但同时也有国际眼光和全球意识——这是我们探索多元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培养世界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在封莉容和学校班子的努力下,宋庆龄学校已经成为“华文教育示范基地”、上海首批“沪港澳青少年交流实习基地”,多元文化融合教育之花硕果初显。 

为民族复兴办教育的接力者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封莉容提出“为民族复兴,办世界一流学校”的教育理想,身体力行带领老师们朝着“办最好的十五年一贯制百年名校”目标迈进。

 “好的教育必须以科学研究为支撑”

她自加压力,牵头完成多个国家级、市级课题,曾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等。她指导、带教多名骨干教师,许多人已经成长为有一技特长的教学专家或独当一面的教育管理者。她说:“在所有的‘头衔’当中,我最喜欢‘老师’这个称呼,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能与大家互相切磋、一起进步是我们共同的缘分和福分。”

“好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封莉容带领老师们探索“因人而异的教育”。她说,“最关键的是在一群孩子中,老师的心里要能够允许有的走得快一点,有的走得慢一点,这种宽容保护了孩子的天性,也给了他们空间去成长。”在宋庆龄学校,老师们要求用激励性、鼓励性的方式,带着问题进行教学,每个班都有独创的方法。比如:有的班级设有专门的黑板,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愿望,给每个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封莉容坚信,人生没有休息,培养学习的兴趣可能更是让学生一生受益的重要本领。

“好的教育必须以国家教育发展为己任”

封莉容亲自带领优秀师资到祖国最贫困、最需要的地方参加义务文化教育扶贫,进行业务指导、帮困带教。她三进内蒙,还到江西、安徽等地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为当地教师开设讲座,提供教育咨询,得到了当地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与好评。每年,内蒙、新疆、西藏姊妹园(校)的教师都会来沪学习,封莉容总是安排最好的老师带教他们,同时将校园完全向他们开放,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现在,上述三地的姊妹园(校)都成为当地教育的领头羊。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尽管经过无数个加班的不眠夜,尽管身体时常向自己发出疲劳的抗议,但封莉容说:“近40年来,我很庆幸自己拥有一份如此充满幸福的事业,我的每一份付出都让我收获满满的爱,用爱指引孩子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这是我的初心使命,是我对宋庆龄事业的追随和坚守,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信仰。”